一個月前剛剛互相道過新年快樂,一個月后又來一波。
想不通為什么那么多人群發祝福短信。群發的其實不是祝福,是騷擾。
坐在那光是刪信息就刪了半個小時,順便刪了每次都群發的不知道怎么加的微信好友。
這一年,我一直在做減法。
穿運動鞋和風衣過了一個冬天,深刻貫徹“如無必要,勿增實體”的簡化思想。
做事前會三思:
可不可以不做?
可不可以明天做?
可不可以讓別人去做?
可不可以不做
退出了非功能性群聊。
先后退了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微信群。
非工作群里,很少有話是要對一群人說的。
也許只有新年快樂這樣的話吧。
只是寒暄和追憶,說久了就會累,看著都會累。
就像和老外聊天,I'm fine,too. 之后不知道說什么,心情是一樣的沮喪。
圈子有時效性,圈子變了,關注點和話題也被重新劃定。
舊友類微信群,超過5個人的群聊,話題就深入不下去了。
不點群紅包
如果是為了占便宜,沒有一秒時間留給便宜,因為我的時間不便宜,花時間占便宜是在吃虧。
以“我的時間很貴”為出發點來思考,才能果斷刨除那些悶聲消耗和拖累你的生命的事情。才有意識去甄別出美好的事情用來浪費時間。
社交本質是一個技能,如果要仰賴這個技能生存,那就要全身心的撲在上面,深度挖掘。
一個領域里塔尖上的人才有活路。
如果不是靠社交技能吃飯的人,要特別小心,那些靠社交本領吃飯的人不停地在聊天,你于是也跟著聊。
對方攢夠了10000小時,成為了社交界精英。
你卻把本該花在自己專長上的時間分了大半在社交上,蜻蜓點水,一知半解,是件很虧的事。
太多人曾經教育我:要開朗,要主動和別人多說話,‘三人成虎’。于是我‘昧著自己的良心’去主動說話,無論是喜歡的人還是不喜歡的人,養成了討好型人格。
這件事不能繼續下去了,并不是害怕泯然眾人矣,而是怕碾碎自我。
只留下需要的、質量好的物品,也只留下勇敢的、能獨立思考的朋友。
所以我不再著迷于逛奧特萊斯,不再給通訊錄里長時間不聯系的人發“最近怎么樣”。
周沖在文章里說過這樣一段話:
“當你的時間不再用于深度學習,當你的注意力被他人瓜分,當你只看綜藝與電視劇,當你在群體中呆的時間越來越長,當你執行力越來越差,當你評價他人的次數越來越多,當你抱怨越來越頻繁,當你回想往事的頻率越來越高……毀滅就已經發生了。”
可不可以明天做?
不去看新上映的電影。
明確自己不需要討好朋友,所以不需要用看過新上映的電影來營造話題。
省下時間去看經過時間沉淀下來的,探尋人性深處的,以新奇的角度看待世界的,帶來思考的,帶來感動的那些電影。
春節不回家
關注車票或機票信息花掉大量的時間,在極端擁擠中被焦慮吞噬。
無論親戚朋友,聚在一起每天懷舊每天追憶,沒話找話而說出來的話要么自己尷尬要么讓對方尷尬。
其實只想陪陪爸媽。
所以4月和9月回家,可以順利地買到票,不用一路上保持應激狀態,怕手機丟了,怕書包箱子刮碰到別人。
春節,任世界歡騰,讓自己沉靜。
節日的好處就是可以自由安排自己的時間,重獲對生活的控制感。
如果必須在擁擠中去尷尬地蹉跎歲月,那不是節日,是受難日。
關于辭掉工作,結束感情
在知乎上因為極簡主義話題而關注的一個人,講到辭職的經歷。
還有三個月就可以拿到30萬的年終獎,但他一天也沒等,直接辭了。
有人留言問他,為啥不拿了年終獎再走。
他回應的大意:如果你身患絕癥,花30萬可以再活三個月,你都愿意。現在我花30萬,換來活蹦亂跳生活質量極佳自由自在的三個月,為什么不換?
記得大約兩年前,公司里一個經理在發年終獎的前一個月離職,私下里大家總在議論:為啥那么急啊,等拿了這至少十幾萬再走多好。
現在想來,她應該清楚地知道,她的時間寶貴,用十幾萬交換一個月,是值得的。
拯救時間,拯救生命這件事,絕不能等到“明天”去做。
看知乎和分答里的熱議話題,總是會有關于分手和離婚的。
很多人不能接受“短暫”,只是希望長久,無論是無聊的長久還是痛苦的長久。
只要能維持感情就好,只要能維系婚姻就好。
還經常傷感地嘆息:以前的人用壞的東西總是想怎么修,現在都是換新的。
社會進步了,生產關系隨生產力改變而改變,不適應生產力的生產關系早晚會被摧毀。
不適應社會發展的觀念早晚會把自己的生活摧毀。
“他出軌了,但是平時真的對我很好的!”
“肋骨被他打斷了,但是他跪著告訴我他會改的!”
“從不管家務,也從來不照顧孩子,我心力交瘁...... 但我們都有孩子了......."
分手和離婚,不能等到“明天”。
不健康的關系抓緊時間結束。
既然是危樓,就盡早爆破拆除,因為重建需要時間。
婚禮可以演給別人看,生活演不得。
可不可以給“別人”做
14年有段時間在做機經(考題回憶)匯總整理,08年-14年,每年38-42場考試,大陸和北美兩版,聽說讀寫四項。
網上絕大大數內容都是圖片,我一張一張地下載,仔細地給每張圖片命名,然后照著圖片打出來。
那段時間爸媽來看我,于是,三個人一起打,中英文夾雜,他們基本不懂英文,一個字母一個字母敲,打幾個字就去找搜狗桌面圖標更換輸入法。
抓緊每一分每一秒,三個人,打了兩個月。
第二次做機經匯總補充,紅雷用ABBYY,自動識別后再做部分校對。幫我省掉了90%的時間。
有一次做題目解析征集,涉及到80幾個人的詳細信息。
紅雷做了PDF動態表單,郵件發出,收到的人填好后信息直接匯總顯示在我的excel里。效率可以和現在的手機端問卷工具媲美。
之前做課件,大綱和內容確定之后還要花六七個小時以上的時間,因為聽力課件需要截取聽力音頻,每截一句話,從導入,劃分進度,轉換格式,加起來至少得要10分鐘。
格式工廠和cooledit都可以截,過去已經覺得這兩個軟件完全可以了。
后來紅雷告訴我用Aboboo,自動將全篇斷句,自動匹配文本,原來6個小時的工作,現在只要1個小時。
錄視頻課,在課件上做標記時,講話的聲音就莫名其妙被屏蔽了,而且一句話說錯,整節課重新來。
10分鐘的課,要反復錄4個小時。
后來紅雷教我用Explain Everything,聲音和筆記隨便錄,課件和視頻隨便嵌入,這句說錯了,就重錄這句話。
10分鐘的課,半個小時就可以了。
前兩天他給我展示Zoom,說他們部門以后開視頻會就用這個。
我不想說這個有多好。
只想說:我想要。
學習別人,善用工具,把生產力解放出來,就有更多時間可以被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
可不可以不做?
可不可以明天做?
可不可以讓別人去做?
是三個極好的問題。
在這個方向上繼續深挖繼續思考,便可繼續節省時間,加厚生命。
一個人對時間的態度,決定他的一生。
End
文章原載于微信公眾號:自由的狍子(freepaozi),轉載請聯系白名單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