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時代,大家或多或少都有過存在信息焦慮癥。為不了解信息焦慮,為信息太多焦慮,為信息安全焦慮,為信息不通暢焦慮,為不能掌控焦慮,不能發布信息焦慮,總之,來源于對巨量信息無從下手和不可掌控的焦慮。企業也是如此,在實施企業信息化上有焦慮癥。
一幫朋友們聚會,與我之外,多是從事實業的成功人士,都說在朋友圈、APP狂轟亂炸的今天,深切感受到了信息時代發展的倒逼,感受到互聯網+對傳統行業的沖擊,聊天話題也漸漸轉移到信息平臺建設及推廣問題,都想借助信息化幫助事業出現新的轉型和增長點,但到底要怎樣為企業保駕護航,成為企業新的推動力呢,大家都很疑惑。
先來看國家戰略層面。我國在十六大上提出的新型工業化的道路,十八大報告中又提出了堅持走中國特色的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大力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很明顯,國家從發展的戰略綱要上指明了信息化發展的高度。
信息化到底是什么呢?百度上說的非常清楚:信息化是以現代通信、網絡、數據庫技術為基礎,對所研究對象各要素匯總至數據庫,供特定人群生活、工作、學習、輔助決策等和人類息息相關的各種行為相結合的一種技術,使用該技術后,可以極大的提高各種行為的效率,為推動人類社會進步提供極大的技術支持。信息化系統一般具備信息獲取、信息傳遞、信息處理、信息再生、信息利用的功能,并具有數字化、一體化、網絡化、智能化的顯著特點。雖然枯燥,卻言之鑿鑿。
當下,電子商務在國內發展如火如荼,全民都看到了信息化帶來的便利和優越性,各行各業似乎看到了新的希望,催生了眾多的新興經濟形勢,中國互聯網衍生出了三大新興的經濟形式。個體經濟、共享經濟和零工經濟。象征著自由的“個體經濟”,每個人都可以是賣產品。是自由職業者大量興起,它象征著自由;“共享經濟”是人們開始分享自己的資源,它象征著分享;“零工經濟”是人們主動上門為別人服務,它象征著奉獻;這三大新模式不斷蠶食主流的商業模式,正在誕生新的商業文明。未來企業,不進則退。因此,需要提前布局,掌握發展脈動,在信息化上掌握主動權,推動企業實現信息化轉型。
發展大勢如此,成功經驗如此,行業發展如此,推及未來前景亦如此。老板們一致認為應追尋信息化發展亦應如此,順勢而為,借力打力。但問題在哪里,讓老板們對信息化畏難裹步?資金沒有問題,思路也沒有問題,但看到了更多信息化實施失敗的案例,更難在不懂信息化,不知何從下手,更不知該如何具體實施。眾說紛紜,不如從頭到尾戲說一二,給大家提供些許思路。
首先,認識到信息化到底是做什么的。老板們認識上有些問題。總覺得信息化就是上一套軟件,用一套系統,用靜態的觀點去看待信息化過程。但總的來說,老板們已經認識到信息化的重要性,這已經很不容易了,讓他們弄懂整合信息化的東東有點難為人。需要明白的是,信息化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用工程的角度去思考。針對某個企業,應該上什么系統,如何規范管理,流程怎么控制,環節怎么流轉是需要提前考慮的問題,每個個體不同,不能用相同的標準去要求,至少國內企業發展期還不能說按照國際標準去規范。從公開的數據上看,國內的信息化實施往往失敗較多,失敗在以為就是上一套簡單軟件而已,失敗在對信息化發展規律缺乏思考,失敗在不能建立配合本身企業發展模式的信息化服務,因而,未能有針對性、有步驟地、持續性地實施自身信息化戰略。簡單來說,就是規劃、實施、改進三步走,改進改進再改進。
其次,是實施的思路,思路決定出路。可以按照監督、管理、統籌的思路分步實施、逐步推進、加強培訓、管理配套等工作,對企業的信息化工作提前規劃、順應形勢、提出適合本企業信息化發展思路。整個過程應該是由內而外,由簡入繁,由局部到全面,覆蓋每個環節和流程,抓住單據數據流,以建立業務數據中心為核心,以財務核算為基準,實行信息痕跡管理。在貿易行業,抓住了進銷存,就管控了全部,但信息化關注點遠遠不止這些。對內,通過規范和控制生產流程,減少人為控制因素,確保數據項的準確性和數據流向的正確性,如河流如海,最終匯集到一個中心,并以此為基礎,實現企業真正的數據集中,再抓住行業發展的關鍵性指標,形成直觀的控管數據分析,為企業領導提供決策依據。對外,通過信息化不僅提供對用戶信息的全天候覆蓋,更可以有針對性地為客戶提供端對端、實時的數據信息推送的個性化定制消息,想用戶所想,推用戶所需,充分發揮二八理論的極致,用20%的資源去撬動和抓住80%的主體客戶。
第三,依靠技術團隊走定制化道路。按照先進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深入具體工作環節,理順企業管理流程,規范和優化企業業務流程,優化財務、庫存、采購周期和價格,通過信息化建立有效的監督審核機制,保證企業運行數據鏈真實完整,確保企業財務獲取到的是真實有效的數據,在此基礎上,利用信息化實施固化,確保過程在信息系統中實現流轉和運行。同時,根據企業生產特點及發展要求,選擇合適的軟件平臺,推行先進的信息化管理理念,對企業實施信息化管理,固化企業管理流程,開發出一整套適合企業管理特點的軟件系統。建立企業的技術支持團隊,保障企業信息化的實施和不斷推進。
先來看看定制化的好處,有很多解決問題的栗子,可以看出定制解決問題的重要性,針對一個銷售業務提成計算,300個銷售員、800個客戶規模,銷售提成按照合同回款、銷售價格傭金比例、當期浮動銀行利率、計算執行天數等20多個因素計算每個銷售員當月的銷售提成工資。沒有一個通用軟件可以實現,當然定制效果非常明顯,實施前3個人需要計算一個月的計算工作量,因為計算關聯的因素太多,計算的單據數量是累積的,計算精度為小數位后6位,計算容易出錯,需要復核環節,還需要制表。而實施之后,1個人半天錄入銷售單據,半天打印出銷售員提成報表,這就是信息化效率,計算本身就是機器的強項,計算時間在電算化面前完全忽略不計,人力已無法望其項背。
最后,建立和完善網上交易平臺。在完善企業信息化工作的基礎上,規范內部管理的基礎上,大力發展企業信息化的外部延伸功能,將企業的信息化與電子商務系統對接,建立網上交易平臺,實現網上招標采購和網絡銷售的目標,加快企業發展進程。再舉一個栗子:當企業解決內部辦公信息化,實現內部數據整合,建立了內部數據中心后,利用云服務可以在互聯網搭建辦公平臺和服務平臺。利用釘釘和微信實現信息移動端處理,利用朋友圈輻射服務信息,擴展品牌知名度。聚集客戶資源、提供個性化端到端服務,統一信息出入口。
在這個全民享受電子商務帶來便利的同時,政府部門也認識到信息化的重要性,提出了建設數字型服務型政府,而實體企業在信息化時代,是最應該認識到,看到信息化所帶來的效率提升,對企業生產經營的規范管理,利用內部資源的整合集約化優勢,粘合外部服務資源,進而從繁復的行政管理事務中脫離出來,重點關注于生產經營業務本身,關注企業的創利發展。企業發展和企業信息化如同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當生產關系同生產力的發展要求相適合時,它有力地推動生產力的發展,反之,它就嚴重地阻礙了生產力的發展。 不難理解,老板們在企業信息化實施上焦慮和難處,但不可否認的是,企業信息化是未來企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企業發展的必經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