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段時間偶爾翻到一篇文章,說到中國的大學生,現在都是垮掉的一批,因為在初中,高中被繁重的學業壓榨的太多,壓力太重,太枯燥,太無趣,所以,進入到大學以后,就把大學當做了瀟灑,享樂的去處。
于是,大學生活里就剩下了農藥,游戲,戀愛,和外賣。上大學之前,我們還有著我們的理想,科學家也好,教師也好,律師也罷,可是進入大學之后,這些都被拋在了腦后,只學到了活在當下,活在逃離的課堂里。
我們的技能是增強了,但是增強的技能,僅限于尋找視頻種子的能力,打游戲的能力,還有逛淘寶的能力。
2、這么看來,讀大學果然是so easy的地方了。
可是,哲學課告訴我們,要透過事物的現象看本質,馬哲課告訴我們,一切的量變到了最終必將帶來質變,思修課告訴我們要想過得幸福,就要目標簡單。
我有個大學同學小科就是這樣,他以6分之差未被清華錄取,調配到了我們這個清華的隔壁又隔壁的學校里。
他的目的可能,真的很簡單,既然成不了清華的學長,就要在我們這個大學里享受下人生。
于是,他選擇了迷失在游戲的世界里,從清晨到天黑,再從天黑到天明,他的體重,也逐漸的心寬體胖起來。
那時候,我們還沒有外賣這個產物,他就每天吃泡面,開水也是蹭同學的,因為他實在懶得出去打水。
方便面的盒子,也不是吃一次丟一次,而是攢到一定程度了,再去丟一下。
他的床單,一個學期了,都沒有洗過一次,而他沒洗的襪子,有人是這么打趣的,說他的襪子,立在哪兒都能自己站住。
大學,他就是這么隨心所欲地當做在“天堂”過的。
3、可是,如果真是如此簡單的話,有誰會在痛定思痛之后說“我一直以為我上了大學,其實,畢業時候,我才明白,是大學上了我。”
看似是大學四年,修夠了一定的學分,就可以畢業,除了必修課,那些形形色色的選修課,還有那些引人入勝的社團活動,哪個不是讓你覺得,上了大學果然不一樣了。
可是,真的是到了畢業的時候,你才知道,原來的“天堂”的規則遠不是享受和碌碌無為,躺著畢業是不可能的了。
光不說其他的,混了四年,要拿個學位,就要英語過四級,有些人說,這個簡單,很多不是大二就過了嘛。
可是,如果真的混混日子,首先這道坎你就過不去。
4、還記得之前特別火的一篇文章,《哈佛不眠夜:你見過哈佛凌晨4點的圖書館嗎??》,哈佛被譽為"美國人的思想庫",為今天強大、繁榮的美國輸送了一批又一批人才,建校300多年來,培養了8位總統,40位諾貝爾獎金獲得者,數以萬計的社會精英!希望來自哈佛的這些寶貴的故事和智慧可以融入青年的生命中,成為青少年從平凡到非凡的的成功鑰匙,凌晨4點多的哈佛大學圖書館里,燈火通明,座無虛席。
雖然后來有很多人質疑它的真實性,不過,國外大學的緊張嚴苛,早就是被大家所認可的。
而國內的大學,這幾年來,為了奪得一個上自習的座位,七十二般武藝,都用上也是屢見不鮮的。
就我自己親身經歷的,我們學校的自習教室不足,我們就跑去隔壁院校的圖書館里上自習,唯恐座位被占,一待就是一天。
5、大學,其實就是另一個讓自己能力得到升華的地方。
雖然說,那些極其專業的知識,以后不一定是我們在工作的過程中可能會運用的到的。
可是,大學,教會我們的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大學還有可能是改變一個人氣質的地方。
大學,其實真的不是一個“天堂”的地方。
它依舊需要你付出自己的努力,而且,因為是一個準社會的地方,在這里,如果你自己不去留心,不去早做準備。
就如思修老師說的,做事沒有一個目的性,那等于真正的步入了社會,只能先是一個四處碰壁的階段。
6、大學,并不是什么“天堂”。
它其實更像一面鏡子,你對他什么樣,他就會對你什么樣。
大一時候可以懵懂,大二時候可以忙碌,大三時候一定要開始確立目標,大四就沿著自己規劃的方向往前吧。
如果說高三十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橋的這頭是你想要的生活。
那真正的大學,它只是一條單行道,勇往直前,方得始終。
【無戒365天寫作挑戰訓練營 第3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