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前,醫學博士Ray Long曾有幸遇見艾揚格先生,并請教了一個問題:“要精通瑜伽,關鍵是什么?”他說:“要精通瑜伽,你必須平衡全身中的能量和力量。”為了示范,他舉起一只手,用另一只手的食指指著這只手的食指的外側,然后指著內側,就這樣一直指過所有的手指,還有手腕的前側和后側,解釋能量應當在兩側平衡。“你要在每個姿勢中,根據每個位置所需要的力量,在全身做到平衡,在每個關節的每一側做到平衡。”
Ray Long博士在接下來的這些年,專心研究這個理念,他發現,說到我們很多人都有的髖部“僵緊”的感覺,力量的平衡就顯得尤為關鍵。因為我們太多人都要坐著工作,甚至每天晚上下班回家后,久坐不起,這使得我們的髖部受到大量失衡的力量,即久坐導致髖屈肌變短(包括腰大肌、髂肌和股直肌)和髖伸肌虛弱(尤其是臀大肌),就促使腘繩肌更加用力工作。這一切結合在一起的后果是,一整套肌肉失衡給髖關節制造異常的壓力(以及其他問題),還有可怕的僵緊。
要激活髖部的肌肉——并且找到你的虛弱和失衡的地方在哪,使你最終能獲得更多的打開,嘗試這個練習:進入BaddhKonasana(束角式)。你的膝蓋應當彎曲,而你的髖會外展和外旋。現在,讓小腿肚擠壓大腿,留意到,你的腘繩肌收縮了。然后,收緊髖外側和臀部,使膝蓋向下,然后,留意到,你會更深地進入這個姿勢。這個練習調動了很多創造這個姿勢的肌肉——包括闊筋膜張肌、臀中肌和腘繩肌,所以,你會在這個姿勢中體驗到髖更加“打開”了。
為了啟動髖部肌肉,找到更多平衡,試試以下序列。找到平衡、打開髖部的美妙之處,不僅在于能讓你更完整地表達開髖姿勢,還能在情緒層面有所幫助。因為緊張壓力會引起身體的收縮和蜷起——一種自然的保護重要內臟的行動。但是,開髖與這種能量的關閉相反,這意味著很有可能將你的心理態度和對幸福的感知引入更好的方向。
找到平衡,打開髖部
01
低位起跑式
左腿向后退一步,來到起跑式,彎曲右膝,在右腳跟的正上方,讓左膝落地(為了舒適,你可以在膝蓋下面放一條折疊的毛毯)。收縮左臀肌,來加強左髖前側的伸展。彎曲左膝,手抓著腳踝,或者用一根帶子,來加深髖的伸展。然后,想象你正在把左膝往前拉,以此激活肌肉。保持5秒,然后放松,再更加深入地伸展。接著松開,在另一側重復。
02
坐角式前屈
UpavisthaKonasana
這個姿勢伸展腘繩肌和大腿內側的內收肌群。坐在地板上,雙腿呈V形,并且收縮股四頭肌,讓膝蓋伸直。收縮髖外側的肌肉,使兩腿分得更寬,然后腳跟壓入地板,并且嘗試等距地拉兩個腳跟彼此靠近,以收縮腘繩肌和內收肌。保持5秒,放松,然后重復,讓伸展更為深入。
03
橋式肩倒立
Setu Bandha Sarvangasana
這個姿勢加強髖外側和臀肌。仰臥,膝蓋彎曲,雙腿打開,與髖同寬。雙腳壓入地板,并嘗試拉動雙腳,使其彼此遠離。但沒有真的移動。這訓練了髖外側肌肉,使其在姿勢中保持活躍,并且強健骨盆周圍的肌肉。收縮臀大肌抬起骨盆時,保持著這個力,來到橋式肩倒立。保持5次呼吸,然后松開。
04
鴿子式
EkaPadaRajakapotasana
這個姿勢伸展了髖外側和臀肌,也緩解髖部深層肌肉的緊張。從桌子式開始,右腳踝來到左手腕的位置,右小腿放在地板上,平行于墊子的前緣。左腿向后伸直。上身在后彎中保持提起,或者向前折疊,放在彎曲的右腿上。可以在伸直的后退的大腿面下方墊一塊磚。保持5-10次緩慢的呼吸,然后在另一側重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