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一起來回味寶黛初次相見。
看過原著的朋友們應該還記得,從黛玉的角度來說,寶黛第一次“相見”其實是始于黛玉母親的“嘮叨”:銜玉而生,頑劣異常,極惡讀書,內幃廝混。
黛玉的母親為什么要這樣“介紹”寶玉呢?想想看,黛玉的母親是誰?她是賈母唯一的女兒賈敏,嫁的又是四代襲爵之后,然后高中探花的林如海,再加上賈敏本就聰慧靈秀,自然是看不上沒什么文化高攀到賈家來的王夫人(更何況還是相處起來本就非常微妙的姑嫂關系),當然,也就對王夫人生養(yǎng)的兒子沒啥好氣了。不過,話又說回來,寶玉給旁人的印象確實如此,大差不差,黛玉她媽還真沒瞎說。
寶黛第二次“相見”則是王夫人自己的介紹:“但我不放心的最是一件,我有一個孽根禍胎,是這家里的混世魔王……不用睬他,你這些姊妹都不敢沾惹他的。”“他嘴里一時甜言蜜語,一時有天無日,一時瘋瘋傻傻,只休信他。”
奇了怪了,老話說:“婆姨是別人的好,兒女是自家的乖。”黛玉的母親“鄙視”寶玉還說得過去,哪有自己母親也瞧不順眼自己的兒子的?問題就出在這是王夫人在對黛玉說這番話。
王夫人大字不識幾個,賈母兩次宴請大觀園喝酒猜拳行令,老太太和薛姨媽都說出來了,而且,老太太不但先說,而且說得還特在行(詳見第四十回),只有俗人一個的王夫人是由鴛鴦代說的。沒文化的人(王夫人)對機敏聰慧的人(賈敏)要么崇拜要么恨,如果考慮到老太太對林母的疼愛,作為兒媳婦的王夫人,不可能不羨慕嫉妒恨,再加上林黛玉繼承了她媽媽的聰明與才氣,自然也被王夫人視為眼中釘肉中刺,當然,也就打心眼里不希望兒子跟黛玉“好”。表面上看,王夫人說得很誠懇,很客氣,很自謙,其實,她是在給黛玉“打預防針”:你,對,就是你,離我的寶貝兒子遠點。
好吧,換了你,你會怎么想呢?
將來對寶玉總是不放心的時候,你會理直氣壯地說:“你媽說的,只休信你。”是這樣嗎?
聽完王夫人的介紹,黛玉開始先是心生疑惑:“這個寶玉不知是怎生個憊懶人物,懵懂頑童,倒不見那蠢物也罷了。”
待到見面,卻見寶玉——“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曉之花。鬢若刀裁,眉如墨畫,鼻如懸膽,眼若秋波。雖怒時而似笑,即嗔視而有情。”黛玉一見之下,大吃一驚,心中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哪里見過的,何等眼熟!”
到底會在哪里見過呢?說來話長了。
在很久很久以前,那年那月那一日,一位英俊瀟灑溫柔體貼的帥哥悠哉悠哉溜達到西天靈河岸邊,欣賞孤帆遠影碧空盡長河落日分外圓,不經意間發(fā)現三生石畔一株絳珠草柔弱瘦小可憐楚楚。“這是沒生對地方呀,”帥哥自言自語,“石頭縫里存不住水嘛。”一邊念叨著,一邊去靈河里捧來甘露,輕輕地淋在這株草旁。小草使勁墊墊腳尖,又伸了伸脖子,萎蔫的葉片逐漸舒展開來。
日復一日,帥哥不間斷地澆灌著絳珠草,后來,此草又經受天地之精華,復得雨露之滋潤,終于在那一天那一時那一刻,脫卻木質,換來女身。
一心想報灌溉之德的絳珠草,久而久之郁結成一段纏綿不盡之意。遂向警幻仙子姐姐打聽,“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曉之花。鬢若刀裁,眉如墨畫,鼻如懸膽,眼若秋波。雖怒時而似笑,即嗔視而有情。”警幻仙子笑道:“哦,曉得了,你說的那位帥哥正是神瑛侍者。”警幻仙子還告訴她,這小子偶起凡心,剛才下界為人去了。
絳珠仙子道:“他給我的是甘露之惠,他既然下界為人了,我也去為人,用我一生的眼淚還他,應該也償還得過了。”
警幻仙子及眾仙子急呼:“使不得,使不得呀絳珠妹妹,紅塵疾苦豈是你承受得起的呀?”
絳珠仙子心意已決,誰能勸得住她?一不留神,她便縱身一躍,飄下凡塵,投了女胎。
這就是黛玉的性格,也注定了她得經歷怎樣的坎坷,收獲什么樣的結果。
再說投胎轉世后的神瑛侍者,到底變成啥樣了呢?有詞為證:
西江月二首
無故尋愁覓恨,有時似傻如狂,縱然生得好皮囊,腹內原來草莽。
潦倒不通世務,愚頑怕讀文章,行為偏僻性乖張,哪管世人誹謗!
富貴不知樂業(yè),貧窮難耐凄涼,可憐辜負好韶光,于國于家無望。
天下無能第一,古今不肖無雙。寄言紈绔與膏粱,莫效此兒形狀!
意思是:無緣無故秋悲春傷,有時瘋傻有時癲狂。就算長相帥氣漂亮,可惜腹內空空草包一樣。
頹廢荒唐不懂人情,桀驁不馴不肯學習,行為古怪性格執(zhí)拗,哪管他人譏諷鄙議。
富貴時不懂安居樂業(yè),貧窮時受不了寂寞孤獨。可惜啊,白白浪費了大好時光,理家治國指望他?想都別想。
天底下最無能的就是他了,從古至今像他這樣不成器的你找不到第二個。奉勸富貴人家的公子,千萬別學這個臭小子的樣。
黛玉眼中的寶玉竟然是這樣?
是啊,咋了?
要知道這全是正話反說,明貶暗褒哦。
猛一看,作者極盡嘲弄挖苦,實際上是在發(fā)自內心地感慨贊嘆。不但描繪出一個不諳世俗、極富叛逆、我行我素的寶玉形象,而且辛辣地諷刺了人情世俗的無趣和封建禮教的腐朽沒落。
這與黛玉見面之前先入為主的“蠢物”概念形成強烈的反差,先前的疑慮一掃而光,于是,對寶玉油然而生一絲愛慕之情。
什么是真正的聰慧?黛玉這樣的就是。
既然長輩們都這么說,好吧,不見也罷;
一旦被我認定值得愛,好吧,你說你的。
那么,寶玉眼中的黛玉又是怎樣的呢?
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泣非泣含露目。態(tài)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閑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
意思是:似皺又非皺的雙眉,仿佛兩縷輕煙,似乎是憂郁委屈的眼眸飽含著深情。酒窩里透出些許哀愁,因嬌弱常被疾病襲擾。整日里都似乎眼含點點淚光,稍微帶些嬌喘。安安靜靜的時候,好比一朵嬌艷欲滴的花兒映照在水中,起身行走時,又好像柔弱的柳絲在微風中輕輕擺動。聰慧的心靈甚至較比干還多那么一點點,微微露出的病容那可是比西施還要漂亮三分啊。
關于此詩的最終確認,還有一個小故事呢。
以前描寫林黛玉的這兩句,有寫“似喜非喜含情目”的,有寫“似飄非飄含愁目”的,還有更簡單的,就寫“一雙俊目”的,諸多版本不一而足。紅學大師周汝昌不信,憑曹雪芹的才氣,不可能連黛玉的眼睛都寫不好。
1984年12月16日至24日,周汝昌,馮其庸,李侃三位老先生奔赴列寧格勒,去辨別那里的35冊線裝《石頭記》抄本是真是假。見到那冊書時,周先生直接翻到這一回,當看到“似泣非泣含露目”時,周老熱淚盈眶:“就是她了,其他的不用看了。”“為此二句,遠涉萬里,冰天雪地,不虛此行了。”
(我國的“傳家寶”,正版居然在人家家里,不能不說這是歷史遺留給我們的另一種心酸與沉重。)
大家討論一下吧,“含露目”的“露”字好在哪呢?
(提示:1. 花瓣上的凝露;2. 神瑛侍者澆灌絳珠仙草的甘露。)
寶玉見了不禁脫口而出:“這個妹妹,我曾見過的。”賈母笑他胡說,寶玉又道:“雖未曾見過,然看著面善,心里倒像是舊相認識,恍若遠別重逢的一般。”
寶玉看黛玉,自然是與其他人看黛玉不同的,寶玉是從眼看到了心。特別是最后兩句,不但隱含對黛玉體弱多病,聰慧敏感的擔憂,更將黛玉的容貌之美提升到了“遠無古人”的境地。“閉月羞花,沉魚落雁”夠頂級了吧?黛玉比她們還勝三分。
男主角出場,曹雪芹老先生連續(xù)用了十四句嘲諷羞罵來正話反說;女主角亮相,曹老則用“蹙”、“泣”、“愁”、“病”、“喘”、“弱”、“扶”等“差”詞贊黛玉之美、伏后文發(fā)展、顯人物特點、襯寶玉知音。
怎么看出來寶玉就是“知音”的呢?
書中描寫黛玉之美,是漸進式,大寫意式的,從不同的人物角度出發(fā)看黛玉,都能看出不一樣的特色來,時而超凡脫俗,猶如仙女;時而鮮艷嫵媚,動人心脾;籍此全方位展現主人公的面貌。
比如渾話滿口活潑機靈的劉姥姥看見黛玉,“留神打量了一番”,突然嘴笨舌硬、腦空詞窮,只夸她的書房漂亮;
比如薛蟠看見黛玉的時候,“忽一眼瞥見了林黛玉風流婉轉,早已酥倒在那里。”
薛蟠何許人?那是典型的流氓加惡棍啊,為搶香菱能輕飄飄就打死第一個買主馮淵;在賈珍等紈绔弟子的引誘下,更是比先前“壞了十倍”。這樣一個玩世不恭的混混應該見過許許多多的女人,一直以來,耀武揚威神氣活現,天王老子第一他第二的主兒,只因為在人群中多看了林黛玉一眼,竟然“酥倒”,瞬間石化,頃刻間變成匍匐在地咧嘴望天的癩蛤蟆,可見,林黛玉并非單純的片面理解下的“病態(tài)美”,她還具有驚人的,非凡的,震撼人心的,令人心馳神往的美呢。要說黛玉比西子“勝三分”,還說是夸張嗎?絕非妄言啊!
不過,薛蟠這樣的痞子也只看得見黛玉的貌,他是無論如何也看不到黛玉的“心”的。
只一眼,就能看見黛玉內心的寶玉,不是知音,還能有誰是呢?(眾人皆戀林妹美,唯他知是可憐人兒。)
知音是相互的呀,只一眼,便在寶玉“頑劣”的外表下,看出他不俗的本性,除了黛玉,又能有誰?
此時的兩人,一定在暗暗感慨:
“遍識滿天下,相知能幾人?”
“不惜歌者苦,但傷知音希。”
“一朝安得君心在,花疏云亂全不知。”
寶黛如此完美的開場,到底會經歷怎樣的曲折,換來了什么樣的結局?我們以后接著說。
(未完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