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纏中說禪 | 教你炒股票 纏論第30課:纏中說禪理論的絕對性(2007-02-13 15:07:02)
作者:纏中說禪(2007-02-13 15:07:02)
轉載
市場價格是否完全反映所有信息,可以隨意假定,無論何種假定,都和實際的交易關系不大。交易中,你唯一需要明確的,就是無論市場價格是否完全反映信息,你都必須以市場的價格交易,而你的交易將構成市場的價格,對于交易來說,除了價格,一無所有(成交量可以看成是在一個最低的時間段內按該價格重復成交了成交數量個交易單位)。這一切,和市場價格是否反映所有信息毫無關系,因為所有價格都是當下的,如果當下的信息沒被市場反映,那他就是沒被市場當下反映的信息,至于會不會被另一個時間的價格反映是另外的事情。站在純交易的角度,價格只有當下,當下只有價格,除了價格與依據時間延伸出來的走勢,市場的任何其他東西都是可以忽略不計的。
價格也和人是否理智無關,無論你是否理智,都以價格交易,而交易也被價格,這是無論任何理論都必須接受的事實:交易,只反映為價格,以某種價格某個時間的交易,這就是交易的全部。至于交易后面的任何因數,如果假定其中一種或幾種決定了交易的價格,無論這種因數是基本面、心理面、技術面、政治面還是什么,都是典型的上帝式思維,都是無聊勾當。其實,對于價格來說,時間并不需要特別指出,因為價格軌跡中的前后,就意味著時間的因數,也就是說,交易是可以按時間排序的,這就是交易另一個最大的特征:交易是有時間性的,而這時間,不可逆。在物理還在探討時間是否可逆時,對于交易空間的探討,這最困難的時間問題,就已經有了最不可動搖的答案。而本ID的理論,當然也是以這交易時間的不可逆為前提,如果今天的交易可以變成昨天的或者干脆不算了,那本ID的理論馬上土崩瓦解。
交易,當然是有規律的,而且這規律是萬古不變的,歸納上述就是:交易以時間的不可逆為前提完全等價地反映在價格軌跡上。當然,這萬古不變也有其可變之處,例如交易突然因為某種原因可以隨便更改,因此,在邏輯上更嚴謹的說法就是,把滿足該條規律的市場稱為價格充分有效市場,本ID的理論,就是針對這種價格充分有效市場的,而這種市場,至少對應了目前世界上所有正式的交易市場。那么,非價格充分有效市場是否存在?當然有。例如,你昨天一億元錢買了一石頭,今天賣石頭的黑幫老大拿著槍頂著你說昨天的交易不算了,錢不給了,石頭也收走了,這種存在類似交易的市場當然不可能是價格充分有效的。
以前所有市場理論的誤區都在于去探討決定價格的交易后面的因數,交易是人類的行為,沒什么可探討的,人類就像瘋子一樣,其行為即使可探討,在交易層面也變得沒什么可探討的。所有企圖解釋交易動機、行為的理論都是沒有交易價值的,不管人類的交易有什么理由,只要交易就產生價格,就有價格的軌跡,這就足夠了。站在純交易的角度,唯一值得數學化探討的就是這軌跡,其他的研究都是誤區,對交易毫無意義。
那么,價格是隨機的嗎?這又是一個上帝式的臆測。決定論和隨機論,其背后的基礎都是一個永恒因數論,一個永恒模式論,也就是,價格行為被某種神秘的理論所永恒模式化。無論這種模式是決定還是隨機,這種假設的荒謬性是一樣。交易,只來自現實,因此,價格是被現實的交易所決定的,相應,上面的顧慮就可以擴充為:交易是現實的行為,交易以時間的不可逆為前提完全等價地反映在價格軌跡上。
交易的現實性是交易唯一可以依賴的基礎,那么交易的現實性反映了什么,有什么可能的現實推論?首先,人的反應是需要時間的,就算是腦神經的傳輸,也是需要時間的;其次,社會結構的現實多層性以及個體的差異性決定了,任何的群體性交易都不具有同時性,也就是說,即使是相同原因造成的相同買賣,都不可能同時出現,必然有先后,也就是說,交易具有延異性,不會完全地趨同,這是交易能形成可分析走勢的現實基礎。
由于交易具有延異性,沒有絕對的同一性,那么即使對于嚴格一種因數決定交易行為的系統,也依然能產生可分析的價格軌跡。任何群體性的交易行為,不會出現完全的價格同一性,也就是說,不會永遠出現所有人同一時刻的同一交易。而一個完全絕對趨同交易,就等價于一個賭博,所有的買賣和買大小沒任何區別,這樣的系統是否存在?當然,例如一個莊家百分百把所有股票都吃了,而且任何一筆的交易都只有他一個人參與,沒有任何別的人參與,這時候,其走勢等價于一個買大小的賭博。而只要有人買入或還持有這股票的1股,那么這個交易就可以用本ID的理論來描述,因為,一個不完全絕對趨同的交易就產生了,本ID理論的另一個界限就在此。
本ID的理論只有這兩個界限,只要是價格充分有效市場里的非完全絕對趨同交易,那本ID的理論就永遠絕對有效,這種絕對性就如同壓縮影射不動點的唯一性對完備的距離空間一樣。至于有多少人學習,應用這個理論,對理論本身并沒有任何實質的影響,因為,即使所有人都應用本ID的理論,由于社會結構以及個體差異,依然不會造成一個完全絕對趨同交易,這樣,本ID的理論依然有效。而更重要的是,本ID的理論,并不是一個僵化的操作,都是永遠建立在當下之上的。例如,一個日線級別被判斷進入背弛段,由于某種當下的絕對突發事件,例如突然有人無意按錯鍵又給日本捎去一千幾百顆原子彈,使得小級別產生突發性結構破裂最終影響到大級別的結構,這時候,整個的判斷,就建立在一個新的走勢基礎上了,而往往這時,實際的交易并沒有發生,除非你運氣忒好,你剛按買入,那原子彈就飛起來了。一般人,總習慣于一種目的性思維,往往忽視了走勢是當下構成中的,而本ID的理論判斷,同樣是建筑在當下構成的判斷中,這是本ID理論又一個關鍵的特征。關于這種理論的當下性,在以后的課程中會重點介紹,按學歷,這是初中的課程。
而本ID的理論,最終比的是人本身,就像乾坤大挪移的第八重肯定打不過第九重的,但任何非乾坤大挪移的,肯定打不過第八重一樣,有一種武功是高出其它孤峰而上的,因為起點已經大大超越了,其他那些起點就錯了,又怎么能比?顯然,不可能所有人都相信應用本ID的理論,因此,那些不用本理論的人,就成了本ID理論吸血的對象,現實中,這種對象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其次,如果有莊家、基金偷學了這種方法,這就等于乾坤大挪移比第幾重了,而且對于大資金來說,至少要比散戶高出兩重,才可能和散戶打個平手,因為資金大,沒有更高的功力,怎么能挪移起來?更重要的是,級別越大,企圖控制干擾所需要的能量越大,對于周線級別以后,基本就沒人能完全控制了,如果真是出現個個莊家、基金爭學本ID理論的情況,那么除了在小級別比功力外,功力淺的完全可以把操作級別提高來加強安全性。更重要的是,應用相同的理論,在現實中也不會有相同的結果,現實就是一個典型的非完全絕對趨同系統,就像同樣的核理論,并不會導致德國和美國同時造出原子彈,同樣的理論,在不同的資金規模、資金管理水平,選股策略、基本面把握、交易者性格、氣質等情況下,自然地呈現不同的面貌,這就保證了同一理論交易的非完全絕對趨同。
對本ID的理論有一點是必須明確的,就是本ID的理論是對價格充分有效市場非完全絕對趨同交易的一個完全的數學公理化理論,唯一需要監控的就是價格充分有效市場與非完全絕對趨同交易這兩個前提是否還存在,更重要的是,這歸根結底是一套關系人的理論,只能不斷在交易中修煉,最后比的可是功力。例如,就算是背馳這么簡單的事情,就算是同一種方法,當成為群體性行為時,比的就是心態與功力,心態不好、出手早或出手遲的,就會在價格上留下痕跡,甚至當趨同性較強時,會使得級別的延伸不斷出現,那就讓功力深的人得到一個更好的買入或賣出價格,這些細微的差別積累下來,足以使得贏利水平天差地別。這也是為什么本ID可以把理論公開的一個深層原因,因為本ID的理論是對價格充分有效市場非完全絕對趨同交易的一個客觀理論,即使公開了,也不會讓這理論有任何改變,就像牛頓力學不會讓萬有引力改變一樣,美國的原子彈爆炸了不會影響中國的原子彈按照同樣的理論出現一樣。至于理論可能造成的趨同交易加大,也早在本ID理論的計算中,這里比的是當下的功力。
無論你用什么交易方法,只要是在價格充分有效市場非完全絕對趨同交易里,你就在本ID理論的計算中;而要在本ID的理論里功力日增,就首先要成為一個頂天立地的人,這也是本ID讓各位多看本ID所解釋論語的原因。交易,不過是人類行為的一種,要成為成功的交易者,首先要對人類的行為窮其源,得其智慧,否則,一個糊涂蛋,什么理論都是白搭。本ID理論的基礎部分,只是把現實的真相解剖出來,但這遠遠不夠,看明白與行得通,那是兩回事情。當然,看都看不明白,是不可能真的行得通的。而行,就是修行,“見、聞、學、行”,缺一不可。本ID的理論如同大道,不需要私藏著,都可以學、都可以行,但能否行到不退轉的位置,是否最終還是“學如不及,猶恐失之”,那就要靠每個人自身的修行了。
理論,只是把現實解剖,但真正的功力,都在當下,不光要用理論的眼睛看清楚現實,更要逐步讓自己和走勢合一。而行的初步功力是什么?歸根結底就是“恰好”,這個“恰好”是動態的,無論多少人,每個人的行為當成一個向量,所有人的行為最終構成走勢的向量,而所謂的“恰好”,就是這個總向量本身。而如何才能永遠和這總向量一致?就要首先把自己變成一個零向量,有也只有當一個零向量加入到任何一個向量疊加系統里,才不會影響到最終的總向量的。把自己的貪婪與恐懼去掉,讓市場的走勢如同自己的呼吸一般,看走勢如同看自己的呼吸,慢慢就可以下單如有神了,你的交易,就是順著市場的總向量的方向增加其力度而已,這才是真正的順勢而為。只有這樣,才算初步入門,才能逐步擺脫被走勢所轉的可悲境地,才能讓自己和走勢合一,和那永遠變動的總向量一致而行。至于走勢分析的學習,只不過是門外的熱身而已。
有人可能要追問,如果所有人都變成零向量,那又如何?交易市場存在的基礎,就是人的貪婪與恐懼,如果所有參與交易市場的人都沒有貪婪與恐懼,那市場就沒了,資本主義就沒了,貨幣就被消滅了,那時候,本ID的理論自然就不存在了。只有對這個以人的貪婪、恐懼為基礎的市場進行“不相”之,才能長期有效地吸取這市場的血。本ID理論的基礎部分,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把交易市場建筑在嚴密的公理化體系上,就是要把市場的本來面目還原,讓人的貪婪、恐懼無所遁形,只有明確地知道市場當下的行為,才可能逐步化解貪婪與恐懼,把交易行為建筑在一個堅實的現實基礎上,而不是貪婪、恐懼所引發的臆測上。只有智慧才可以戰勝貪婪、恐懼,而當所有的貪婪與恐懼被戰勝后,貪婪與恐懼所物化的資本主義社會本身,也就喪鐘敲響了。
---------↑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