恍恍惚惚半年的時間又過去了,不絕傷感。
想起上次看過的一篇文章,里面談到我們對時間的認知——小時候總覺得時間很慢,我們以“天”為單位來回憶時間,長大了時間過得超級快,都是以“月”或“年”來回憶時間的痕跡。原因是,小時候每天經歷很多新奇不一樣的事情,而長大了日子都是反復無常的,所以對一天24小時的概念是完全不一樣的。既然我們已長大,怎么來打破對這種"時間易逝"的感知呢?那就是,像小時候一樣,每天多讓自己體驗新奇不同的經歷。
對此,我有深刻的體會。
假如在家里宅一整天看電視劇或刷一天的手機,你會發現周末瞬間就沒了。
假如早上早起做一頓早餐,接著出門去書店看看書,聽聽講座,下午再和朋友聚會玩耍,在路途的地鐵上看看電影,晚上回來再做一個最近在網上看到的新菜。吃飯過后,你發現自己精神十足,于是拿起吉他練練琴,然后再來敷個面膜,于是躺在床上你感想,這一天還挺長的嘛。
但是對于前者,你睡在沙發里看了一整天的電視劇或是刷了一整天的手機,到了晚上,你說自己“累”,胡亂炒了一個菜,吃完了不想洗碗,繼續躺在沙發里拖延下,說再看個電影吧,于是電影看完了,就發現自己更累了,也到了睡覺時間,再胡亂沖了個澡,隨意洗了下臉,想想今天還是不敷面膜了吧,太困了。第二天起來,發現餐桌上亂糟糟得,臉上也油油的,一早上心情都不好了,只想對自己發脾氣,于是一上午又廢了,于是發現一個周末就這樣過去了,“又快又累”。周一一大早上班打不起精神來,還跟別人訴苦,說自己沒休息好。
前者經常發生在我身上,甚至是常態。我深刻地認識到,這樣的生活狀態會產生怎樣的惡性循環:拖延,反應遲鈍,記憶力差,注意力不集中,渾身無力,物品雜亂無章,愛抱怨,沒自信心,效率低下,工作無激情......
上述問題產生的原因,主要是生活/工作中遇到了不如意之事,因而情緒低落,在家里宅一天。或者純粹地瘋狂追一部電視劇,繼而忘了自己真正計劃做的事情。
記得李笑來寫過一本書說“不要被你的大腦控制了,要在主動去控制你的大腦”。而我,就是被自己的大腦控制了,繼而把生活過成了自己并不想要的樣子,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啊。
我們總希望”時間啊,你慢些走吧“,可是它永遠不會停下來,每天都在以每分每秒的速度行走。我們能改變的是什么?那就是,用意念去控制你懶惰的大腦,體驗你真正想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