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安般念出腹式呼吸,在佛經里是不會提的,因為這個實在是太微不足道了。不過,對于我們練太極拳,卻是萬分重要。有朋友小看呼吸,但是,隨隨便便用百度搜索一下,你會發現,近代那些太極拳大師像董英杰、鄭曼青、李雅軒等前輩沒有一位不談到呼吸的。呼吸是練太極拳邁不過去的坎。
據我所知的傳統的楊式拳,是沒有單獨關于呼吸的訓練的。也許是我孤陋寡聞,不過我現在也不太在乎它有沒有這種訓練。我所知的楊式拳在初期時基本上是呼吸和拳架混合在一起練的。一般會在練到定式時老師幫你糾正姿勢,姿勢基本正確后,讓你默數6個呼吸再站起來,甚至要求回家練拳架也這么練。這種練法的好處是,從一開始就半結合起來練;壞處是,如果練者一開始沒有腹式呼吸,就可能一輩子練不出太極功夫。幸運的是,楊家三代個個都是天才,成年后腹式呼吸也沒退化掉。
但不是每一位練拳者都那么幸運的,所以用安般念把自己的腹式呼吸先單獨調出來,不失為一個好辦法。腹式呼吸出來后也不要管它,貓步繼續走,拳架繼續練。有一天,您會發現走貓步時也是腹式呼吸,再有一天,發現自己盤拳架時也是腹式呼吸。到那個時候,恭喜您!基本上就是走上正道了,踏進太極拳大門也就是時間問題了。
無論安般念數呼吸,還是盤拳架,呼吸一定要自然呼吸。再來看《董英杰先生太極拳之經驗談》第四條(不好意思,我讀的書不多,又要把董老先生拉出來示眾了):練習時呼吸,要自然呼吸,不要勉強行深呼吸,功夫純熟,自然呼吸調勻,不則有害無益。
安般念練出腹式呼吸,有朋友一天就到,有朋友三個月才到,甚至有朋友死活練不出來。練不出來怎么辦?練不出來更要練,否則后面全是“火煮空鐺”。
鄧氏貓步、安般念,我推薦的練法都不是傳統太極拳的正宗練法。我這個人是不管什么正宗不正宗的。如果在乎正宗的牌子,我可能現在也不知道太極拳是什么。有人嘲笑我不懂傳統太極拳,不懂就不懂吧。不過在我看來,現在差不多所有懂傳統太極拳的人都不懂太極拳,因為實在是沒讓我看到,能用太極拳這種訓練思想、訓練方法,練出能上擂臺的人。那些號稱練太極拳而上擂臺的,他們的訓練方法和散打、拳擊并無二致,只是披了一張太極拳的皮而已。我推薦的太極拳是能上擂臺的,而訓練思想、訓練方法和散打、拳擊是有本質不同的。雖說不同,但訓練出來的結果卻有很大的外表相似性,我以后會在《拳架篇》中慢慢道來。
網絡時代真好!一上網,想要什么資料基本都可以找到,還給了我這種半瓶水的人晃蕩的地方。在網上,可以找到董英杰父子、鄭曼青、牛春明等前輩的拳架視頻,讓大家可以看到前輩們是怎么打楊式拳的。楊澄甫大宗師比較可惜,只留下照片,沒有視頻。我記得有位老師出了本楊澄甫宗師的拳架照片,贊譽這個拳架是太極拳中的《蘭亭序》。我沒怎么練過毛筆字,但我知道《蘭亭序》是王羲之寫的,那帖子地位是很高的。估計那位老師自己本人也是練書法的。不過我有個問題:誰會讓一個剛學毛筆字的蒙童去練《蘭亭序》?那為什么我們差不多每個人練太極拳時,都從《蘭亭序》開始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