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遙看華夏5000年古代史,無不是在此輪回中艱難行進。
公元前21世紀,華夏第一帝國夏王朝建立,400年后,商湯滅夏建立商王朝,又過了600年,武王伐紂滅商建立周王朝。
周幽王以“烽火戲諸侯”這一鬧劇出現在世人面前,一位君主竟為了一個女人戲弄了各諸侯,結局可想而知,周幽王后被犬戎殺死,西周終結,接著周平王遷都洛陽,史稱東周。
周平王遷都洛陽這一年是公元前771年,從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史稱春秋時代。
很多學歷史的小白把這段歷史搞混,以為春秋時代和東周王朝沒啥關系,其實春秋時代與東周是并列存在的,只是由于東周的天子在此期間地位日漸衰退,地方諸侯常年混戰,因此顯得周天子跟不存在了一樣。
為啥會出現這種情況呢?我們來簡單剖析一下周王朝的政治制度,我們知道周王朝實行的是分封制,也就是在建國后,把國土分給自己的兒子、親戚以及有戰功的人,在自己的管轄范圍享有自主的管理權,并且有自己的軍隊,每年只需向周天子朝貢即可,據史書記載,周王朝建立初期分封了1000多個諸侯國,封建社會得此而來。
周天子固然希望自己的人守護江山,可是這個制度是有先天缺陷的,為啥呢?你想想看,剛建國,把領土分給自己的兒子,兒子們與周天子那個感情是比較深厚的,可是人終究會死的,不論是周天子還是他的兒子們。
一旦周天子的兒子接替皇位,他與這些叔叔伯伯的感情自然沒有像父親那么深厚,而這些叔叔伯伯的兒子與他的關系更加疏遠,因此這種在建國初期形成的穩定關系就松動了。
既然各諸侯國與周天子的穩定關系都松動了,可想而知這些諸侯國之間的關系就更不用說了,所以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諸侯國為了加強本國的力量和勢力,常年發生征戰,據記載,在春秋290多年的時間內,發生戰爭480次,年均一次還多,各諸侯國相互吞并,在此期間有五個諸侯國相繼崛起,史稱春秋五霸,而首霸則是齊國的齊桓公。
為何齊桓公成了春秋的首霸?讓我們穿越歷史的迷霧,來一究齊國崛起的真相。熟悉歷史的朋友都知道,齊國的稱霸離不開一個人,這個人就是管仲,管仲在齊國進行了歷史上著名的“管仲變法”,在管仲的治理下,齊國一越成為各諸侯國中勢力最強大的國家。
管仲,名夷吾,字仲,今安徽人。管仲是一個沒落貴族的后代,到他這代的時候家境已經很破敗了。年少的管仲給人牧過牲畜,后來闖蕩江湖的管仲結識了影響他一生的貴人鮑叔牙。
鮑叔牙家境殷實,比管仲年長,于是管仲就跟隨鮑叔牙做起了皮毛生意在今天的河北蠡縣,這個地方現在還是北方最大的皮毛交易場所之一。
管仲早年時名聲不太好,愛占小便宜,而且貪生怕死。他和鮑叔牙做生意,鮑叔牙本錢比他出的多,按理說獲利后,根據出資比例來分,可是呢,管仲這個人非要拿份大的,鮑叔牙的伙計看見了,就跟鮑叔牙說,這人太不地道啦。而鮑叔牙則對伙計說,管仲家里窮,而且還贍養著老母親,讓他多拿點吧。
后來兩人做生意破了產,史書上記載管仲“三辱于市”,說明他做生意做的很不咋地。管仲這個人還喜歡功名,于是四處求官,可是做不了多久就被趕了出來。后來,他和鮑叔牙兩人又一起去當兵,而每次戰斗的時候,管仲總是逃跑的最快,所以士兵們總是嘲笑他是膽小鬼。而鮑叔牙又站出來維護他,說他哪是膽小鬼,他跑掉是為了照顧家里的母親,
從這些事例中,我們看到管仲確實貪小便宜、貪生怕死。但歷史的吊詭之處就在于這,這么一個人居然做了齊國的宰相,這又是為何呢?
讓我們回到公元685年,這一年齊國發生了一件大事,國君齊襄公被弒,國不可一日無君。于是齊襄公的兩個兄弟出現在了歷史的舞臺上,他們就是公子糾和公子小白。
齊襄公在位期間,他們兩個人一直被流放在齊國周邊的小國之中,為啥流放,顯然是為了防止兄弟篡位。兩人得到情報,誰能先趕回齊國的首都臨邑,誰就是新的國君。
兩人立刻找自己的謀士商量對策,公子糾的謀士是管仲,公子小白的謀士是鮑叔牙。鮑叔牙向小白建議,此事不能耽擱,應立即啟程回國,于是連夜借了輛兵車趕回臨邑。管仲得知這件事后,親自帶領兵馬前去阻擊小白,在墨城附近遇到了小白,管仲拔箭就射,小白應聲倒地。
幸運的是,管仲的箭并沒有射殺掉小白,僅僅是射中了小白戰服上的衣鉤,所以小白死里逃生,逃回了臨邑,接著就當上了新任國君,也就是日后的齊桓公。
公子小白論功行賞,想拜鮑叔牙為宰相,同時要殺了管仲。小白的這個決定遭到了鮑叔牙的極力反對,并向小白講,我當不了這個宰相,這個宰相應由管仲來當。
小白問鮑叔牙這是為何?鮑叔牙說,以我的智慧只能保證齊國太平,如果您想稱霸,必須任用管仲,歷史就在這里轉折,小白居然聽從了鮑叔牙的安排,任用管仲為相。
管仲與齊桓公從此開始了幾十年的君臣生涯,就在這期間內,管仲利用他的才智在齊國進行了一系列的經濟變革,終使齊國成為當時最強盛的國家。
一個貪生怕死,愛貪小便宜的人,竟然成為了一國的宰相,其中功勞我想莫歸于鮑叔牙,而鮑叔牙為何一再幫助管仲呢?
管仲變法的成果如實證明了鮑叔牙的眼光,那管仲到底做了些什么呢?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