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進公司的目的是無私奉獻?
昨天參加了新公司的員工入職培訓過程。用了一整天的時間,告訴我,公司的業務、制度......還有公司各個領導的輝煌簡歷以及高清臉照。命令大家要死死記住領導的名字,免得在電梯里見到會尷尬,培訓部就會受到懲戒。最后在培訓課程結束的十分鐘前,培訓師打開PPT,聊了公司的企業文化。
并不是我說我在吐槽自己公司的點點滴滴,而是我突然發現,在面試官聊十分鐘企業文化之前,我已經從整個培訓知道了企業大概的文化是怎樣的。
PPT一直重復出現的詞匯是:無私奉獻。
這讓我想起來我前年在北京參觀過一家圖書公司,在公司門口處,立著一個大大的標語:“員工是公司最大的成本,所以除了奮斗,只有奉獻。”我當時驚呆了,這樣的話都能掛在門口?可是當我看到這家企業的老板無不自豪的表情,以及了解里面的員工素質之后,我第一次對所謂的企業文化產生了疑問:它的作用究竟是什么?它是如何波動影響公司發展軌跡的?
從教科書的定義上來說,企業文化是在一定的條件下,企業生產經營和管理活動中所創造的具有該企業特色的精神財富和物質形態。它包括文化觀念、價值觀念、企業精神、道德規范、行為準則、歷史傳統、企業制度、文化環境、企業產品等。其中價值觀是企業文化的核心。最最關鍵的是下面一句話:
企業文化是企業的靈魂,是推動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
我認同這樣的定義,但我無法認同現在大多數企業徒手塑造企業文化的模式,讓所有員工來進行習慣性演練。企業主
寄希望于通過不斷地操練和洗腦來達到熟練的目的。進而塑造出一個人人心里都有企業文化那幾句口號性宣傳辭令的底稿。
可是這樣的成效究竟幾何?
我走訪了幾個同事和朋友,得到的回答是:
“呵呵呵...重要的是觀其行,標語之類常常是反著的。”
“大家遇到事,首先想老板怎么想,那就是老板文化;首先想客戶怎么想,那就是客戶文化;首先想對 質量有什么影響,那就是質量文化;如果想怎么省事,那就是偷懶文化;如果想如何推脫責任,那就是推卸文化唄。”
“現在很多公司都要求奉獻,你妹,要是你和我感情好就可以少給我點錢,那我和你感情那么好你為什么不多給我點錢?我來上班就是為了賺錢,跟你談感情,本該跟我談感情的老婆就該跟我談錢了。”
我總結了一下,發現現在很多企業文化,實則是為了達到讓你心甘情愿多干活、少拿錢的目的。在這種環境下,以為跟員工談感情談理想就可以少給人家錢。
員工工作久了會買賬么?
二.老板決定了文化走向
有意思的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現在的一些企業制定的所謂文化,似乎有一個約定俗成的規矩:這套東西只對員工有效。
所以老板高層木有懲罰只有獎賞,所以留著無業績的親戚在公司而口口聲聲稱“末尾淘汰”......那么這套企業文化,給予員工的最大的作用,也就只剩下怨氣與吐槽。
對中小企業而言,老板文化實則也就是企業文化。高層人員的價值觀,對企業文化的影響非常大,公司越小,影響就越大。如果你想打造的企業文化,和你的價值觀并不同,那么就很難實現。比方說,你只把員工當作剝削工具,那么就不太可能形成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即使你搭建外企一般的企業福利薪酬體系,員工也不會認為公司有人性化。那么老板的一舉一動,員工們也有樣學樣。
人是企業文化的最終載體,一家公司需要什么樣的人,招募什么樣的人,很大程度上既決定了這個企業對企業文化的期望,又最終決定了這家企業的企業文化的最終走向。如果老板是這樣言而無信空手套白狼的人,你有怎么能奢望公司上下都能同心協力賺大錢呢?能不被扣獎金就謝天謝地了!
所以請企業主們和你們員工伙伴們好好溝通一次吧,制定雙贏的文化制度吧。溝通之后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建立正確的獎懲制度。提拔什么人,辭退什么人,這些都是對企業文化至關重要的動作。不管你說的多么天花亂墜,如果你一直留著一個能力不足不知上進的員工,那么有能力的員工遲早會選擇離去,而墻上那“拼搏奮斗”的口號也將隨之褪色。科學有效溫暖的企業文化,員工們會一視同仁地自覺遵守。也不會有人會異想天開的想打破這個好飯碗。
這樣,你的員工,不再是你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