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躁的年代,我們需要的也許不是雞湯,而是于俗世中養成欣賞和思考的習慣。
圖片發自簡書App
曾經我以為,讀散文無趣。自從讀了鐵凝的散文,就改變了這個想法。她的散文短小但不淡泊,每一篇文字都在充實的經歷中沉淀出自己的思考,讓人看到了一個作家應有的溫度,不覺肅然起敬。
她的文字總能在平淡的素材中發掘出不俗的趣味,無論遣詞造句都精練到位,恰到好處,無半點贅言。總能讓她眼中的情境物態躍然紙上,活靈活現,有時甚至會讓人眼前一亮,覺出這文字的精妙和意趣。
用詞摘抄
- 1.絲線從手中的線拐子上撲簌簌地滑落著,我回過頭去仰望升天的仙女。
- 2.大而圓的月亮突然就沉甸甸地懸在了天空。
- 3.我插隊時,也注意過這天下午的天空,感覺它明麗得就要溢出顏色。
- 4.何不走出個小瘋子?舞者雙手倒著一陣走,正著一陣走,側著一陣走。
- 5.那坑洼的桌腿就好比枯瘦老人那站不直的腿。
- 6.假若人生猶如一條長街,我就不愿意錯過這街上每一處細小的風景。假若人生不過是長街上的一個短夢,我也愿意把這短夢做得生意盎然。
閱讀過程中,可以發現每一篇散文都取材于作者的日常生活,所見所聞,所思所感。藝術源于生活,如果要讓自己的文字言之有物,有趣,我們就不得不豐富自己的經歷,讓自己的文字飽滿生動起來。其次,善于觀察、敏于思考也是我們提升我們文字內涵的必不可少的步驟。當我們靜下心來感知身邊的美好,便能夠比較容易將它妥帖地呈現。人情練達即文章,我想這應該指的對生活細節的敏感和思考。
關于閱讀散文的節奏,在讀散文的過程中也逐漸摸索出來,那就是隨心而為,不設任務,不急于完成目標,閱讀也就在輕松快樂中結束了。感同身受的地方記下自己的思考或想法,后來去看會覺得那是一種紀念,更是一筆財富。
能夠思想是美麗的,愿我們都能做個思想著的美麗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