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又重溫了一下周星馳的電影,從《逃學威龍》到《食神》,看了很多也想了很多。書桌前的周星馳,那個我無比癡迷的導演、演員、制作人。不同于王家衛沉穩、抽象的影片拍攝分割,也不似李安將電影與創新結合的我出神入化。他只是一個簡簡單單拍喜劇的人,一個講小人物故事的人。
《逃學威龍》里的周星星在我眼里是一個英雄,一個看似玩世不恭,卻隱藏身份救人于水火之中的大英雄。我最喜歡的是他換上飛虎隊的制服,帶領著一群人走下臺階時的鏡頭。那一刻,我覺得這不是一部喜劇而是一個英雄的傳奇。我喜歡叫他周星星,哪怕現在的他已經滿頭白發,年過五十,從“星星”到“星爺”。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士兵乙”到締造中國票房傳奇的導演。當他徹底退居幕后的時候,我覺得星星會開啟屬于自己的電影傳奇。
有的人說他江郎才盡,再也創造不出《功夫》那樣的輝煌。但是他卻用一部《美人魚》證明了他是周星馳,一個總是在創造無限可能的喜劇家。
雖然我是周星星的“腦殘粉”,但是寫這篇文章的目的并不是要把他捧上天去。其實在看完《美人魚》后,對于結尾我是不滿意。正確的來說,當我再買票的時候發現全片時長只有88分鐘時,我的直覺告訴我這個片子不完整。整片里最出彩的角色應該是張雨綺,這個棱角分明以自己純正血統為榮的驕傲的女人,又怎么可能會在最后被鄧超對人魚的愛情打動就停下了手,這樣的女人一定會連開數槍直到將對方打死為止。但是拍《美人魚》周星馳的方向對了,喜劇的背后其實是一種多于階級矛盾的揭示。張雨綺的那一句“這種人是有病毒的!”充分揭示了中國社會的隱匿面,雖然不像美國那樣矛盾鮮明,卻也是存在于社會中?;蛟S是因為廣電總局的種種禁令吧,這些東西表達的并不那么明確。
周星馳是一個小人物,小時候的貧窮生活讓他極度自卑。這也是為什么他的電影里總是小人物變成大英雄的故事,這是他自己的理想主義,通過電影而展現出來。但童年對他的影響其實是巨大的,這種自卑心理深深影響著他的創作。所以他一直是個孩子,一個不敢把自己的脆弱表現出來的孩子。但正是因為他心理的那個孩子,所以他擁有了無限的創造力,創造出了那么多引人發笑的優秀作品。
我一直相信他是一個謙遜的人,雖然他很多合作了很久的老友都紛紛離他而去,但我覺得或許是因為他們無法理解這個滿頭白發的孩子。這個癡迷于電影創作的瘋子,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將自己的自卑掩在歡笑聲下。
因為他是周星馳,一個用喜劇完成夢想,一個把小任務變成大英雄的導演。不管他現在或是以后會不會再出現在熒幕上,我都習慣把每一個演員看作是他,因為每一個演員都有他的影子,在他的電影里每一個角色都是周星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