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的存在價值和意義
——經濟物理學的構建(一)
有個臺灣搞笑視頻說,蔡英文和某男平均有一個睪丸,這樣統計的平均數有什么意義呢?難道這樣統計平均會讓蔡英文有睪丸嗎?
這看起來很搞笑,卻極具諷刺意味,也值得引發社會現象的深思和反省。
撇開各種社會統計的數據造假不談,即使數據是真實的,很多社會人均的數據統計也是毫無價值和意義的,就比如,根據統計,蔡英文和某男人均有一個睪丸那樣荒謬可笑。
那么,究竟什么樣的關于人均的社會統計數據是有價值和有意義的呢?
下面芻狗就以“人均”的存在價值和意義為課題進行經濟學領域的探討解析: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人均概念的產生。
人均概念是一種統計學上的概念,主要用于描述某個群體中每個人的平均狀態。人均概念是人類社會發展和統計學發展的產物,它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社會現象。
總之,人均這種概念的出現是為了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群體的特性。例如,人均收入就是將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總收入除以其人口總數,得到的結果可以反映出每個人平均的收入水平。
但是,如果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社會階級是高度固化的,經濟體制和利益集團也是高度固化的,那么,所謂的人均財富收入的社會統計,就是毫無價值和意義的。
比如,印度就是一個社會等級分明,社會階級高度固化的國家,貴族永遠都是貴族,占據著社會絕大部分財富資源,而廣大平民百姓永遠只能生活在社會底層,茍延殘喘,世世代代皆是如此。因此,像印度那樣階級利益高度固化的國家,人均財富收入的統計是毫無價值和意義的。
再比如,某個國家的流浪漢與美國的比爾蓋茨的人均財富統計,也是毫無價值和意義的,為什么這樣說呢?因為該流浪漢與比爾蓋茨之間沒有任何的關聯性,無論該流浪漢多么的窮困潦倒,比爾蓋茨多么的富可敵國,也不可能從比爾蓋茨手中獲得哪怕一美分的財富,所以這樣的人均統計是毫無價值和意義的。
相反,在西歐等一些民主和自由比較發達的國家和地區, 社會人均的財富統計數據,無論是對廣大社會民眾還是政府而言,就非常具有參考價值和社會指導意義。
比如瑞典,丹麥,新加坡等等發達國家,國民的各種福利待遇也非常高,白領,藍領和無業游民之間的財富收入差距并不是非常突出,政府部門的一個工作方向,就是消除兩極分化,實現國民財富均衡分配共同富裕。所以,在這些國家或地區的關于人均的財富收入統計,就非常具有參考價值和指導意義。
說到這里,順便提一下,國內知名經濟學家馬光遠,初訪希臘的一些趣事:
當時的國際局勢是,英國脫歐,希臘國家經濟瀕臨破產,國內大多數民眾都以為,希臘國家經濟瀕臨破產,國民肯定都生存在水深火熱之中,迫切需要中國的經濟援助,馬光遠最初也是以這種心態到希臘的,可是他看到的希臘社會現實卻完全顛覆了他的原先認知。
不但廣大民眾都有穩定的社會生活保障,哪怕是一個流浪狗,都有專門的投喂和醫護,根據馬光遠自己說,當時他買了幾根火腿腸,準備投喂給流浪狗以顯示自己的愛心,可是流浪狗很嫌棄的走開了,并沒有吃他的火腿腸,馬光遠很困惑,后來,通過詢問當地人才了解到,即使是流浪狗,也有專門的人員進行投喂和定期的進行醫護,也就是說,哪怕是一個流浪狗,都有穩定的生活保障,并不需要外來的救濟。
這里探討的是人均的話題,有些國家政府非常有錢,土豪劣紳財閥權貴們也非常有錢,但是他們永遠不可能把財富分享給廣大社會民眾,只會從廣大民眾手中不斷的剝削財富,在這樣的國家和地區的人均財富的統計是毫無價值和意義的。相反,像希臘那樣的國家,國家經濟都瀕臨破產了,不但國民的生存有保障,哪怕是一個流浪狗的生活都有保障,這才是真正體現出社會人均財富的價值和意義所在。
也就是說,如何讓國家的財富收入與民眾的財富收入密切相關,人均統計不是一個孤立的數據,而是應該成為社會管理的趨勢方向,這樣才能消除社會財富資源兩極分化,利益集團固化,管理層普遍腐化等等社會弊病,才能讓整個社會生態趨向平衡,充滿生機和活力,這才是人均的存在價值和意義所在。
最近大陸有一個很火的視頻,有人問某個流浪漢,每個月可支配收入有多少?該流浪漢說有三萬六,提問者大驚失色,急忙問詳情,該流浪漢說:是人均給的 !
原來是國家統計部門發布,2024年一季度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1萬,平均每個月可支配收入正好達到三萬六人民幣了。
1月17號,國家統計局發布,2023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長6.3%,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1%。
4月16號,國家統計局發布,2024年一季度,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6.8%……
如果這些數據不給中國人看,只讓外國人看,的確勾畫出一副欣欣向榮的繁榮發展景象。
為什么不能給中國人看呢?因為中國老百姓自己生活是什么水平,自己最清楚。那么中國老百姓實際生活狀況如何呢?
根據權威數據顯示,在中國月收入為零的,全國有546萬人。月收入在0--500元的,全國有2.15億人。月收入在500--800元的,全國有2.02億人。月收入在800--1000元的,全國有1.24億人。我們把以上人員匯總一下,月收入低于1000元以下的,全國有5.5億人,也有統計是6億人。
月收入在1000--1500元的,全國有2.43億人。月收入在1500--2000元的,全國有1.72億人。月收入在2000--3000元的,全國有2.03億人。月收入在3000--5000元的,全國有1.56億人,我們把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的所有人員匯總一下,全國總共有13.28億人。
也就是說,在一個14億人口的國家,有13.28億人月收入低于5000元!
還有一組數據顯示,中國人均負債超過20萬元人民幣。 中國實體經濟的負債總額截至2023年第一季度末為281.8萬億元。其中金融部門的負債為65.6萬億元。非金融部門的負債為167萬億元。居民的負債為63.3萬億。政府的負債為51.5萬億,其中中央政府的負債為21.4萬億,地方政府的負債為30.1萬億。這些數據加起來,中國的總負債約為347.4萬億元。
值得一說的是,日本總負債折合人民幣是70萬億人民幣,美國總負債折合人民幣是200多萬億人民幣,中國是日本和美國之和!
在這里作者特別聲明:作者沒有任何抱怨和指責的意思,也不會為任何抱怨和指責提供支持,這里只是探討人均的存在價值和意義。
2024-04-27 14: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