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 S1N20:“罪犯10歲時親手溺死有婚外情的母親,長大后經歷各種職業遂成長為變色龍,誘拐折磨女性最終將其溺死。兒子對母親的失望延展到對整個女性群體的仇視和報復,在和最后一個人質對話時仍幻想其是自己母親;對舊時陰影難以脫身,戀舊特質的黑化;對人質的折磨和毀滅,對某種模式的沉迷。”
所有的偽裝特質,其實在親近的人面前根本無從隱藏。這個案件讓人震驚是因為孩子初犯案時只有10歲,他在車禍中親手溺死自己的母親,父親知情卻包庇,最終造成兒子在成年后虐殺至少6名女性。父親對妻子的婚外情知情卻懦弱的回避,兒子自發自覺的執行正義,直接代替父親,親手扼殺母親,從此手上的鮮血就再也無法甩開。
10歲的孩子能有多少惡?真的很難說。在看了多起“熊孩子”事件后,感覺這個社會的純良本性慢慢在顛覆,今天朋友還在說,如今留學的孩子好像都有點“勢力”,在初成年的年齡里,面對現實,過于現實,不知是好還是壞。
幸福的本真里偶爾也需要一些虛擬的幻象,春風秋雨,夏陽冬雪,無一不是對幸福感知的能力。自然之景非金錢可購買,享受美好食物的好心情也無可替代。
古人的好意境有時候在于長長的等待中的精彩一瞬,如等待整晚后的曇花一現,卻是可以成為長久回味的幸福錨點。
……“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