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若能一切隨他去,便是世間自在人。世間萬物,不必過于糾結,放手,有時反而是得救的最妙藥方。
人們常說要提得起,才放得下。放下的本身,其實就已經包含了正在提著一些東西不放的意思。如果沒有提起什么,也就無所謂放下了。
其實學佛法就是兩條路,要求福德的成就,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是提得起;要想智慧的成就,就是放得下。
提得起,放得下,是學佛成佛的必備要素之一。說般若境界,即一切萬緣放下,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修一切善法。放下心間的一切,乃是真正的放下。
該放手時須放手,不論是拿起與放下,都不要互相摻雜,這才是真自在。
佛說,放下就踏上了苦海之岸。放下,是人生的另一種境界。對活在忙碌緊張,名利纏繞的當代社會的我們而言,佛陀指示的“放下”,不失為一條跨越懸崖,朝清朗的幸福天宇飛翔的途徑。
放下了,我們才能可能真正抓住生命本身的樂趣。放下了,我們才有可能得以釋懷。放下時不執著與放下,自在;拿起時不執著于拿起,也自在。世間萬物,不必計較太多,就讓我們跟著心走,心里放下了,我們也就真的放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