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菜時經過海鮮區,見有個攤位上騰出一塊地方來,反放著貨箱蓋,上面擺放著一塊一塊白瑩瑩透明的“果凍”。是海蜇!我的眼前一亮,口水隨即流了出來。
海蜇俗稱“水母”,它們棲息于近海水域,在海洋中浮游生活。很多海蜇都有毒性,澳洲著名的毒海蜇“方水母”三十秒鐘就可致人死亡。
幸好黃渤海淺水域里分布的沙海蜇多,大的直徑有一到二米,重幾百斤,毒性很小卻味道鮮美,屬“海鮮八珍”之一。
小的時候我家里養漁船,每年的這個時候海蜇都是大豐收。我們那個海邊的小漁村里,養船的人家每天指著海蜇會有幾百上千元的收入。
出海的漁船快回來時,碼頭上擠滿了海鮮販子。他們開著廂式貨車,在里面放上幾個帶蓋子的大塑料桶,桶里裝著保鮮用的冰塊,收到海蜇以后就會開車以最快的速度奔往煙臺各地售賣。
那段時間,爸爸出海上船穿的都是橡膠衣褲加手套,因為海蜇紅的發紫發黑的爪子有毒,可以引起過敏反應,皮膚被它碰到就會紅腫發癢,要提前做好防護。
爸爸說在海里看海蜇很漂亮,碧水中漂浮著一頂頂白色“草帽”,像極了藍天上漂浮的朵朵白云。可他從不讓我在那樣的季節里跟著上船玩,怕我被海蜇“蟄傷”。
但我們一家人都喜歡吃海蜇,老輩人也傳說夏天的時候喝海蜇可以預防壞肚子,所以幾乎每天爸爸都會捎一些回來。
剛拿回家的海蜇“帽子”,我們一般把它放在清水里浸泡著,可以去一去鹽分;讓人望而卻步的海蜇爪子,則更需要多浸泡些時候,多換幾次清水,以除掉表面粘粘的滑滑的毒液。
等看到盆里的清水幾乎不再變顏色了,就可以伸手下去把殘余的紅色組織物洗掉。當然,如果沒有耐心浸泡或接近飯點兒著急做飯了,你也可以直接對著海蜇爪子下手,那可既需要防護,又需要勇氣。
經過清洗過程,可以把海蜇拿到菜板子上進行加工了。海蜇帽子挑選厚實的地方出來,細心的用刀切成片再打成絲,放在小盆里用清水浸泡,一可以進一步去掉鹽分,二可以防止它化成水。
是的,海蜇體內大部分都是水,時間一長水分自動流出,就會“化”的只剩下薄薄一點了。所以有些時候我們也會笑吃海蜇純粹騙人,吃到肚子里的大部分都是水,看著肚子吃的滾圓,其實一會兒就消化了。
準備好蒜泥、香菜末、香油、醋,把它們跟切好的海蜇絲拌在一起,再加一勺白糖除去腥氣,一道清新爽口的漁家菜就做好了。
接著用蒜末和辣椒絲爆鍋,把切成大塊的海蜇爪子下鍋急炒,抓緊時間裝盤上桌。 有經驗的廚娘會招呼家人趕緊圍坐在一起開吃,因為這些菜都不等人,時間一長,菜在盤子里化成水,口感就沒了。
? 拌好的海蜇絲,我通常會喝上兩大碗,而辣椒炒海蜇爪子,每次都會讓我吃的鼻尖冒汗。
望著面前的海蜇,我毫不猶豫地買了一些,急急地往家里廚房趕去,仿佛看到一頓讓肚子滾圓的飯菜在招手。
于我而言,吃海蜇可以過嘴癮,可以想起碼頭上的喧囂熱鬧,想起在海邊的游玩歲月,想起年少時的快樂無憂。它們已成了我記憶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