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已大學畢業一年,時間過得飛快。什么時候開始有這種想法的呢?仔細想了下確定是在畢業之后,時常還會變身哲學家開始追問一系列人類終極問題,比如“時間去哪了”、“我是誰”、“我來自哪里”“要到哪里去”。你可能會覺得我在裝13,但我把這變化歸結為四個字:自知之明(切!還用你說?)
1、我開始明白學歷很重要但能力更重要;比如校園招聘時,世界500強公司來校招當然top10學校才有這待遇!別問我為啥知道,作為一個普通二本的學校學生參加本校校招,卻有的只是“雙胞胎豬飼料”公司招聘儲備干部的辛酸事我會亂說?還儲備干部?確定不是養豬員?當然不是瞧不起他們,只不過不是說好了要進BTA成為喬布斯改變世界嗎?好像哪里不對。于是南下一路從長春到廣州大學城,奔波于各種牛逼企業的宣講會中。我擦!微軟哎!騰訊哎!各種高大上有沒有?有招財務哎,正好專業對口!好好好,聽完就跟打雞血了一樣,趕緊投簡歷。等等!怎么跟前的都是研究生?好容易發現幾個本科生,結果還是華南理工、中山大學的。
果不其然,投了幾十份簡歷都石沉大海。于是明白了學歷是重要的敲門磚,沒有211 985的身份認證,你連門都進不去。好在我很快調整心態,踏踏實實找了份在創業公司做社區運營的工作。雖說是創業公司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而且藏龍臥虎,潛伏了很多牛人。一段時間了解后他們絕大多數都不是名校畢業的,但不妨礙他們成為人人敬仰的大神。學歷能把你領進門,能力才決定了你可以走多遠。
2、選擇有時候比努力重要;自從參加了很多場高大上的校園宣講會后,才認識到這個互聯網行業,才知道原來你各種腦洞大開的想法都在這個行業中被實現,打破邊界無束縛!這根本就是年輕人的天地!于是決定進入這一行,搞不好我那些天馬行空的想法能被做成產品,被所有人熟知呢!
于是立刻去拉鉤查到運營崗比較合適我,然后果斷扎了進去。越做越發現,自己對運營越做越有激情精力充沛用不完。也不斷認識到還有很多東西需要學習,所以一有時間就去充電。ui沒空搭理你時,簡單的公告圖自己ps;剪個視頻打個水印啥的也得信手拈來,遇到節假日或熱點事件要進行活動專題策劃,逐字逐句扣文案(文案虐我千百遍,我待文案如初戀)。
總之,運營就像養孩子要時時事事操心,但我甘之如飲。我大部分大學同學都做了會計,她們常常陷入無休止的撕逼大戰中,身心俱疲好不辛苦。不敢想象假如我將就的做了會計,會不會和她們一樣?很慶幸能做自己喜歡的工作,我相信朝著對的方向不懈努力,終有一天能到達目的地。
3、強大自己比什么都重要;很遺憾現在才明白這個道理。大學時常常為了所謂的人脈混跡于各個社團,甚至不惜翹課去參加。我以為我擁有了一批人脈,以為在社團里維持個秩序,整理個場務就鍛煉了自己。然而工作后才發現,所謂的這些鍛煉幾乎沒啥用遠不如多看幾本書來的重要。在需要幫助時,發現自己引以為傲的人脈圈像斷了電的網,一個都聯系不上,只有靠自己。自己牛逼了,圈子自然會找上門來。
4、在沒強大之前,請踏實做事沉淀自我;我的上司之前一直是做傳統行業的對互聯網行業了解不深,時常認為她很多決定都是拍腦袋出來,我們不得不想辦法完成,老板每周讓她做的數據報表,最后都落到我們的頭上,花錢找寫手寫的軟文不滿意就隨口一句:ada你來寫吧。雖然偶爾會抱怨她打亂了自己的工作節奏,但還是把這些空降的任務當做學習鍛煉的機會。
感謝她一次次的拍腦袋,讓我學會了遇到問題就想辦法解決,不會的自個兒琢磨。總之把老板交代的事做好自己想做的堅持去做,過程怎樣不重要只看結果。慢慢地工作越來越順越來越游刃有余。
短短一年里,我變化很快,想通了很多以前想不通的事情,也學會了很多東西。感謝那個堅定的自己,當然還有很多不足,愿接下來的日子繼續努力,期待和更好的自己相遇。
當然還有很多感悟,就不一一在此贅述,歡迎大家來交流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