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了近20年,第一次學會了應該怎么去閱讀一本書。這是一本實操性質的書,看進去了的話,對你以后的閱讀會有幫助,能夠提升閱讀效率。不過,它并不是那么易讀。
???
這本書的<序>寫的特別有趣,是講本書的一個作者范多倫參加美國電視益智節目(大概就像中國版奶茶妹子主持的《最強大腦》)表現非凡,最終承認是主辦方提供了一些答案,于是他不僅從神壇被哄下來,還被學校解聘了,落魄不已。好在書中另一個作者艾德勒收留了他,并跟他協作又寫書又編輯百科全書的,簡直就是最給力的工作伙伴了!
???
【1】閱讀過程中的四個問題:
1、這本書在談什么?作者如何依次發展主題,如何從核心主題分解出關鍵議題。
2、作者是怎么說的?找出主要的想法、聲明與論點。組合成作者傳達的特殊訊息。
3、這本書說得有道理嗎?是全部有道理,還是部分有道理?為這本書做出自己的判斷。
4、這本書與自己的關系?這本書提供的資訊有什么意義?為什么這位作者認為這件事很重要?自己真的有必要去了解嗎?如果還啟發了自己,就有必要找出其他相關的含意或建議,以獲得更多的啟示。
???
【2】通讀下來寫下我對這四個問題的回答:
1 . ?這本書講的是閱讀的四種層次,對于每種閱讀層次、閱讀不同讀物的不同方法。
2、帶著問題閱讀并在書中尋找答案,高速閱讀與解構閱讀,海量的主題閱讀,思考與評價。
高速閱讀,以最短的時間了解一本書的全貌,然后決定是否值得再次閱讀。
解構內容,以筆記的方式,列舉全書的大綱。
海量閱讀,深度閱讀同一領域里的經典著作。
思考與評價,要有足夠堅實的理由去贊同或者反對一本書,否則不要輕易評價。
3、有道理,在原來閱讀的基礎上給出了實用性的方法論。但是在素材舉例和說明的部分太啰嗦了好嗎?現在的文學作品對于作者那個時代還是有不同的,導致一定的局限性。
4、實用性的工具,可以按照書中推薦的方法,在閱讀下一本書時操作和驗證。在閱讀中注重理性閱讀,注意積淀。
???
【3】閱讀的四個層次及每個層次需要具備的能力
1.基礎閱讀
2.檢視閱讀
3.分析閱讀
4.主題閱讀
?
1.1 基礎閱讀必備的四種能力:
1)詞義的認知能力
2)信息的查閱能力
3)讀寫的記錄能力
4)對未知事物的好奇心
?
2.1 檢視閱讀需具備的能力
檢視閱讀分為兩個階段:簡略的閱讀和粗淺的閱讀
2.1.1簡略的閱讀
1)先看書名和序言,特別注意副標題,或其他的相關說明,然后將書在腦海中進行歸類。
2)研究目錄頁,對書的基本架構做概括性的理解。
3)檢閱索引,快速評估一下這本書涵蓋了哪些議題的范圍,以及所提到的書籍種類與作者。
4)閱讀出版介紹、廣告文案、宣傳文案。
5)從目錄當中挑選幾個與主題息息相關的篇章來讀。如果這些篇章在開頭或結尾有摘要說明,就要仔細地閱讀這些說明。
6)跳躍式閱讀,尋找主要論點的訊號,留意主題的基本脈動。最后閱讀后記。
2.1.2粗淺的閱讀
1)關注自己理解的部分,不要因為一些暫時難以理解的東西而停頓。
2)快速閱讀一部陌生的書籍,盡量選擇默讀,避免閱讀過程中視線的逗留或倒退。
3)學會判斷一本書的難易程度,以此決定自己的閱讀速度。
?
3.1分析閱讀的三個階段:
3.1.1分析閱讀的第一階段:找出一本書在談些什么的規則
1)依照書的種類與主題來分類,前提是需要對一些書的種類和主題以及相應差別有所了解。
2)使用最簡短的文字說明整本書在談些什么。
3)將主要部分按順序與關聯性列舉出來。將全書的大綱列舉出來,并將各個部分的大綱也列出來:相當于用X光將骨架照出來
4)確定作者想要解決的問題。
3.1.2分析閱讀的第二階段:診釋一本書的內容規則
5)診釋作者的關鍵字,與他達成共識。
6)在最重要的句子中,抓住作者的重要主旨。
7)知道作者的論述是什么,從內容中找出相關的句子,再重新架構出來。
8)確定作者已經解決了哪些問題,還有哪些是沒解決的。再判斷哪些是作者知道他沒解決的問題。
3.1.3?分析閱讀的第三階段:像是溝通知識一樣地評論一本書的規則
A.智慧禮節的一般規則
(9)除非你已經完成大綱架構,也能詮釋整本書了,否則不要輕易批評。(在你說出:"我讀懂了!"之前,不要說你同意、不同意或暫緩評論。)
(10)不要爭強好勝,非辯到底不可。
(11)在說出評論之前,你要能證明自己區別得出真正的知識與個人觀點的不同。
B.批評觀點的特別標準
12)證明作者的知識不足。
13)證明作者的知識錯誤。
14)證明作者不合邏輯。
15)證明作者的分析與理由是不完整的。
?
4.1 主題閱讀的兩個階段:
4.1.1觀察研究范圍:主題閱讀的準備階段:
1)針對研究的主題,設計一份試驗性的書目。
2)瀏覽書目,確定哪些與主題相關,并就主題建立起清楚的概念。
4.1.2主題閱讀:閱讀第一階段收集到的書籍:
1)瀏覽所有在第一階段被認定與主題相關的書,找出最相關的章節。
2)根據主題創造出一套中立的詞匯,帶引作者與你達成共識,使大部分的作者都可以用這套詞匯來詮釋。
3)建立一個中立的主旨,列出一連串的問題,使大多數的作者為解讀這些問題提供了他們的回答。
4)界定主要及次要的議題。然后將作者針對各個問題的不同意見整理陳列在各個議題之旁。
5)分析這些討論。以突顯主題為原則,把問題和議題按順序排列。議題以其共通性來決定排列的先后順序。解讀某個作家對一個議題的觀點時,必須從他自己的文章中引一段話來并列。
???
【4】怎么做讀書筆記:
1.畫底線——在主要的重點,或重要又有力量的句子下畫線。
2.在畫底線處的欄外再加畫一道線——把你已經畫線的部分再強調一遍,或是某一段很重要,但要畫底線太長了,便在這一整段外加上一個記號。
3.在空白處做星號或其他符號——要慎用,只用來強調書中十來個最重要的聲明或段落即可。你可能想要將做過這樣記號的地方每頁折一個角,或是夾一張書簽,這樣你隨時從書架上拿起這本書,打開你做記號的地方,就能喚醒你的記憶。
4.在空白處編號——作者的某個論點發展出一連串的重要陳述時,可以做順序編號。
5.在空白處記下其他的頁碼——強調作者在書中其他部分也有過同樣的論點,或相關的要點,或是與此處觀點不同的地方。這樣做能讓散布全書的想法統一集中起來。許多讀者會用Cf這樣的記號,表示比較或參照的意思。
6.將關鍵字或句子圈出來——這跟畫底線是同樣的功能。
7.在書頁的空白處做筆記——在閱讀某一章節時,你可能會有些問題(或答案),在空白處記下來,這樣可以幫你回想起你的問題或答案。你也可以將復雜的論點簡化說明在書頁的空白處。或是記下全書所有主要論點的發展順序。書中最后一頁可以用來作為個人的索引頁,將作者的主要觀點依序記下來。
???
【5】提高閱讀能力還需要注意的一些點:
5.1 明確閱讀的目的。是主動閱讀還是被動閱讀?你是要獲取資訊而讀,還是為求得理解而讀?還是為在某一行業有更深入的洞見而主題性吸收能量?
5.2 書籍分類的重要性。你一定要知道自己讀的是哪一類書,而且越早知道越好,最好在閱讀之前就能清晰知道,有助于你采取不同的方法。
實用性VS理論性?
實用性-數理化英,各種科學,工具類,部分社會科學
理論性-語文,政治,歷史,故事,戲劇,哲學
5.3 分析閱讀特別適合用來閱讀非小說,論說性的書。(終于知道為什么大學四年我都沒有看完羅賓斯的《管理學原理》和曼昆的《經濟學原理》了,沒有概覽和抓重點,總是重復看前面幾頁~~你有木有這樣的情況?)。
5.4 怎么判斷作者的主旨? 其實就像做英語閱讀一樣,找出關鍵句-找出主旨-找出論證-找出解答-分析閱讀的第二個階段。
5.5 不要迷信作者。判斷作者的論點是否正確-判斷作者的論述是否完整-分析閱讀的第三個階段。
???
【6】閱讀的真相
6.1 只有一種方式是真正的閱讀。沒有任何外力的幫助,你就是要讀這本書,憑借著內心的力量,慢慢提升自己。
6.2 ? 讀的多就是讀的好?讀的快就是讀的好?錯誤!讀書并不是光憑借一時的記憶力,而是需要主動,需要理解,需要分析,實現與書本、與作者的對話,最終內化成為自己的知識和見解。當然,利用以上的方法和技巧,有助于你提升效率和整體的提高。
6.3 ? 注意力不集中?知識不成系統?容易忘記? 嘗試番茄工作法,讓自己控制在每一小時專注于自己的閱讀,然后放松幾分鐘刷刷玻璃機,循環試驗。將碎片化的閱讀集中在某個時間段,不要成為你每天的主流將你的時間淹沒,多看些書,書本是一套系統。這樣也有助于你養成對一個問題的洞見~haha~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歡迎閱讀和轉發,轉載請聯系本公眾號:運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