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富爸爸窮爸爸》的一篇短評,看官來了,就請留步,往下看看可好。
這本書是所有理財達人推薦的第一本書,可見它對理財啟蒙是多么重要。它主要是對理財觀念的更新。想來也是,只有觀念上有了變化,行動上才會有調整吧。
這本書三分之二篇幅是在講理財觀念,通過六堂課依次的講述,它們分別是:
第一課:富人不為錢工作
第二課:為什么要教授財務知識
第三課:關注自己的事業
第四課:稅收的歷史和公司的力量
第五課:富人的投資
第六課:學會不為錢工作
剩余的三分之一,講述了我們在這個過程中會遇到哪些困難,我們要如何開始行動。
這是第二遍閱讀了,比起第一遍,發現自己對于富人不為錢工作、關注自己的事業有了不一樣的感受,這也是自己非常喜歡的部分。
經常聽見有人抱怨說,這份工作的工資太低了,我要去找份兼職,擴大自己的收入,或者我要怎么樣才能提升自己的工資收入呢。其實自己也經常會陷入這樣的抱怨。這面臨一個現實,那就是,也許在這家公司,它的體制就沒有一個工資提升的路徑,所以欲哭無淚,加薪無望。這個時候我們的關注點就放到了工資的漲幅上。
書里曾經說到“不要關注你的工資收入”,讀到這句話時,心里會想,為什么不關注,我要生存,工資這么少怎么可以。但現在會有一個感受,其實不是不關注,而是要把眼光放的長遠,要關注自己的“事業”。
“事業”加了引號,是因為它不一定必須是成立一個公司才算事業。“事業”可以是你有多少資產、負債,你的收入、支出如何,你如何增加資產,減少負債。有了這個“事業”,你就不得不從如何增加資產考慮,而說到資產,又要去了解哪些是資產,用什么辦法去增加資產,這就產生了連鎖反應。
這個時候“事業”就可以延伸出很多東西,它可以是要如何構建理財體系,要如何學習到更多的財務知識,要如何讓年化收益達到8%-10%等等。
而為了這些,你都要付出更多,你要大量的閱讀理財的書籍,構建自己的理財體系;你要訂立自己的財務目標,實現期限,你要為了這個目標,通過不同的方式去投資不同的領域,去戰勝通貨膨脹率,去更早的實現財務自由。這是一生的事業。
通過這本書,我發現從態度上就有了一個轉變。原來的態度是不給加薪,好難受,埋怨公司的體制,每一次發工資都是一種折磨,因為沒有漲嘛;現在是不關注工資的漲幅,在工作中去關注能力,比如領導力、溝通力、談判的能力等等,同時利用好時間去提升自己,關注自己的“事業”。
也許你會說,我對理財不感興趣,但這不是興不興趣的問題,而是必需的問題。
我們生活在這個社會,大到買房,小到買菜,都離不開財務、經濟的知識。你不需要完全了解理財的所有知識,但基本的財務觀還是需要建立的,這樣我們才能更好的生活。
讀的是《富爸爸窮爸爸》的譯本,有些內容讀起來不是那么順暢,但我想不影響它成為經典。雖然已過去很多年,但它的理念是非常正確的,構建你的理財體系,投資自己,關注事業,讓錢為你工作,讓錢生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