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尊水平正常的人做什么事都會充滿一種自信,不會總表現得唯唯諾諾,過于在意別人怎么去評價他,他能從客觀角度、辯證思維去看待問題,并且能認清自己的優勢與劣勢;而自尊水平低的人他會過分的沉迷工作、喝酒、表現出咄咄逼人的行為、不肯認錯、各種上癮之類的,也就是不敢去直面問題產生逃避的心理。
我們在生活中常常會對自尊這個概念產生一些誤區,覺得有錢人的自尊水平就高,沒錢的人自尊水平就比較低,然而事實并不是這樣的,自尊水平的高低是由我們的認知觀念所決定的,有一個原理叫做ABC原理:A是事件;B是認知;C是結果,往往是什么樣的認知決定著什么樣的結果,這也就是同一件事不同的人就不同的解釋;
價值感的思考:
一、他會覺得自己感受不到自己的價值感,而處于低自尊水平很自卑,而我們要知道價值感是一個抽象的概念,你是沒法去具體化的,所以每個人對價值感評價又是不一樣的;二、我們可以從價值平均量去思考,生而為人,人人是平等的,沒有誰比誰低一等,我們只是在這個社會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而已;三、我們主動去幫助別人或解決難題,成功過后體驗這種興奮感也有助于我們提升價值感。
那什么樣的價值感是健康的:
1、靈活的(不會是死板、僵硬的,而是隨著時間的改變而改變的)
2、內化于心,而不是輕易受外界影響的;
3、符合實際的,也就是你明明只能買得起個十來二十萬的車,非要為自己買不起蘭博基尼而痛苦;
4、能提高生活質量的,而非束縛你的生活。
最重要的影響自尊水平之一的原因:在這里作者提到了家庭長期對自己孩子的批評也會降低他的自尊水平,并且孩子后期會對這種批評上癮,長大后稍有一點事沒做好就開始批評自己,內心出現:你看你就是什么都不行,你就沒這個命等等之類的。這樣不斷的否定自我導致自己自尊水平越來越低。
上癮的原因:
一、自我批評具有安慰效應,當你說你就這個命,就形成了自我安慰,內心反倒愜意,如果不這樣解釋,你內心的矛盾與沖突就難以得到合理的解釋,而我們要明白這種批評是一種低水平的自我保護,低水平的自我保護會使我們人生沉淪,存在毫無意義;
二、批評上癮在于有不確定性的正向反饋,不管是人還是動物對不確定性的刺激反應容易上癮,固定的刺激也就沒那么容易讓人上癮。舉例來說:如果你是一個經常遇到失敗的人,當別人鼓勵你奮進一次,你奮斗后還是失敗了,你就會對自己說,你看自己就是一個失敗的人,這樣在內心就形成了一種正強化。
家庭中常見的批評模式:
1、批評與道德掛鉤(當你的孩子在公眾場合說話聲音優點大,你就批評他:你不知道這是公眾場合嗎?你一點都不懂得尊重他人,這樣的批評是對一個人否定性極大的;你可以給孩子說這里是公眾場合像剛剛那樣大聲講話會影響到他人的學習、休息等;也可以換位思考,對孩子說,如果我們在休息,突然有人大聲講話,你會有什么樣的感覺);
2、行為與實質擴大(明明人家只做錯了很小一件事,你就說人家這輩子完蛋了);
3、長期制止、否定一個人的行為也會降低對方自尊(也就是人家在你面前做什么你都覺得是錯的,還容易讓孩子人格分裂,不知道最后什么才是對的了);
4、踢貓效應(也就是這個孩子根本沒犯錯,而是這個家長在其它地方受氣了,拿孩子來出氣,孩子做什么都看不順眼,這是要學會覺察到底是孩子的錯誤,還是我們自己出了問題)。
自我批評之所以難以戒掉,在于它總是在內心鬼鬼祟祟的出現,那么如何解除自己內心批評者的武力呢?
1、發現它,當你能盯著它的時候你就是主人,而不是一直被它控制著,當自我批評出現時,我們可以深呼吸、安靜,然后留意腦海的每一個想法以及關鍵詞);
2、揭穿它真實目的,你要告訴它是怎么產生的,然后痛斥它,理性與它對話強調這樣下去的代價;
3、去融合,把自己變成觀察者(我很糟變成我正在說自己很糟糕,對批評的聲音說聲謝謝,謝謝你像某某一樣保護我);
4、正確的評估自己,列缺點列表,不要用形容詞而要具體,非籠統;
5、列出自己的優點(實在寫不出就寫自己偶像的優點,偶像的優點反應自己內心渴望的優點,經常表揚自己的優點,當自己走不出困境的時候,想象自己的偶像會怎么做?);
6、主動整合(在做事的時候就說自己做了什么什么優點的事)。
面對批評的方式分有效面對和無效面對,無效回應分為:要么被動承受、忍者;要么表現出咄咄逼人;而混合型是先忍者,再去咄咄逼人;
有效面對批評:批評對的、記下來并承認回去更改;對方要是含糊,部分同意,我承認你說的什么什么之類的;主動探究,到底不對的地方在哪,為什么,具體到細節去。
低自尊的人在于看待世界都是扭曲的,而這里作者提到了一個三欄法來對對抗扭曲認知,我們可以用Excel表格。1、陳述事實;2、自動思維,也就是想到什么說什么;3、反駁語句,理性自我對話(反駁一定要果斷)。通過這種方式我們逐漸會發現自己的想法,并能主動覺察到不被他影響。
生活中自尊水平的低的人面對錯誤會極度的自我批評,而我們要明白錯誤會給我們帶來經驗、學習、警告,當我們做錯事情后,寫下來錯誤,然后看下自己該改變的地方有哪些;如果一個人認知角度是健康的自尊水平就沒那么容易受影響。
低自尊的水平的人常常會出現不愿提出自己的需求,而常常委屈自己,我們運用方式的是回家后寫出自己的需求并怎么去說都寫出方案,然后第二天去執行。
自尊水平低的人會說:我很糟、沒人愛, 我很笨。當你內心識別后你明白:我值得、我可以、我能夠、我有機會,我是價值的人后,這樣才能真正實現人生的躍遷,位置改變了才能重新改變生活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