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在網上看到一句解釋失敗的萬能公式。
________事情做不到的根本原因只有一個,不是懶,就是蠢。
怎么解釋呢? 懶就是「不想干」,蠢就是「干不了」
很多事情的開頭就是這種場景。你「想要做」點什么,比如:學畫畫?學英語?學吉它?人魚線和八塊腹肌?
做起來之后發現「很難做」或者「做不了」。
明暗、透視、排線.... 這都什么鬼?
單詞、語法、聽說讀寫....為毛要那么大量?
不是說半小時就能彈奏「小星星」么?為毛3天彈不了「藍蓮花」?
這很正常,絕大部人在做之前是很少能獲取全面信息的,對自己和未來結果特別容易過于樂觀。等到我們開始干的時候,你以為苦難是一,做起來是十。
然后.....過幾天再問你:「你不是想學XXX嗎?怎么沒動靜了?」
你糾結著說道:「是,我想學來著,但是太難了」
然后.....再過幾天問你「你還想學XXX嗎?」
你淡淡的說:「不想」
你會有很多理由,你承認了自己「懶」,但你絕不會輕易承認自己「蠢」。
不是國軍無能,是共軍太狡猾。
為什么? 心理學把這稱之為「自利歸因」,就是把一件事情的原因歸結為對自己有利的情況。極致一點就是《少有人走的路》里提到的不愿意承擔責任的「人格失調」。說白了就是找借口。
看起來「懶」跟「蠢」比起來感覺要好多了。甚至在證明自己不「蠢」這件事情上,我們還異常的「勤奮」。我們學習了很多知識和理論來支持我們。比如「勤奮」跟「成功」沒有絕對的關系。我不是專業能力有問題,只是有些許的拖延癥和自控力不足。而拖延癥和自控力不足的核心其實就是我們動機不足,也就是說,其實我真的不是「懶」,也不是「干不了」,就是這事兒「我不想干」。
然后,你竟然真的就這么自己把自己說服了!!這也是「自利歸因」的另外一種表現形式,你的「主觀注意力」變成了「事實」。你的觀察者偏見讓你認為「世界是這個樣子就是因為我看到它是這個樣子」。
當然,如果你真的徹徹底底的相信了,也許你也能像第歐根尼一樣享受「無欲無求」的自在。就怕你看到亞歷山大大帝的奢華時心里卻升起莫名的嫉妒和焦慮。 最可怕的就是這種入佛門六根不凈進商界狼性不足,到最后兩頭皆失,成了餓死在干草堆中間的驢子。
那解決辦法在哪里呢?真實的認知自己,面對自己。方法跟昨天說的一樣,付出時間、付出努力,增大成功的幾率,剩下的交給時間。但行善事,莫問前程,說得不就是這個道理么?
說起來簡單,也不是不懂,就是我們偷心不死。說到底,自己蠢,還不承認。
還是老老實實下笨功夫,多讀書、多思考、所輸出、多向高人請教。
不要再給自己「自利歸因」的機會,只要這是你想要的,就對自己狠一點,把自己逼入絕境。
想當初自控力lab做第一期的時候,讀寫群的剽悍一只貓還是一個默默無聞的人。今天他已是成長類公眾號里如雷貫耳的名字。他懂什么是真正的自利。再過幾天(12月13號)他就要在李笑來老師的「一塊聽聽」公眾號開講「普通人快速崛起的十大狠招」,才收一塊錢。 如果你也想在這個「個人崛起」的時代快速崛起,你一定要去聽一聽。(戳一下→ 聽課傳送門)
否則,你真的不是懶,就是蠢·····
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