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我和黎哥,被我妹反鎖在家里了。出不去。
事情很簡單:我家門鎖從外面反鎖,只能從外面開。里面反鎖,只能從里面開。
我妹不知道。一大早出門,把門反鎖了。
我和先生傻眼了。
后來,用各種辦法解決了。不過我們上班都遲到了。
我想:幸好今天是平凡的一天,如果今早我有考試、競聘,我要去醫院生孩子,甚至發生火災,后果有多嚴重?我是不是會失去一個加薪和升職的機會?甚至失去生命?
郁悶之余,想著這破事不能就這么過去啊,我得學到點什么啊。
正好最近在看成甲的「好好學習」。其中提到了一個道理:要完善自己的知識架構。
知識的作用是:解釋一件事,解決一件事,預測一件事。
完善了知識架構,可以解決一連串的問題。
不完善知識架構,所有的問題在你腦子里只是一個個孤立的點。解決了一個,下一個還會來。
書中提到:牛人和普通人的一個巨大的區別是:牛人從A推到B。而普通人,只能從A到A。頂多是這次在A上載跟頭了,下次不再載了。
所謂見微知著,窺一斑而得全豹,舉一反三,就是這個意思。
我們必須學會在一件小事上,完善自己的思維架構。把以后所有可能出現的類似事情規避掉。
我覺得可以從這個小事下手,進行練習。
PART1 分析
為什么我連怎么開門禁、怎么從屋里開副鎖、怎么去地鐵,騎車過馬路要小心右轉車,這樣的小事都提醒了她,卻獨獨忘記:有人在屋里時,千萬不要從外面反鎖呢?
是我疏忽大意嗎?
顯然不是。
是我預測性不足嗎?
顯然不是。
是我不知道她不知道嗎?
更不是。
最重要的原因是:我只關注了任何對她不利的點,卻絲毫沒有關注她可能對我不利的點。
我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怎樣讓她不遲到,怎樣讓她安全,怎樣讓她順利出門……
卻絲毫沒有注意到:作用力都是相互的。她可能會對我產生不利影響。
在我的固有認知里,我是主人,她是客人。我要盡全力把妹妹招待好——我和先生半夜去接機,花了大半個周末去她復試學校踩點……
我一直關注怎么把她安排好,卻完全忽視了她對我可能產生不利影響。
真的是這樣嗎?
好像也不對。
比如,對于住我家,歲數很大的,我可能提醒不要用鋼絲刷洗電飯鍋(因為電飯鍋1500塊);歲數很小的,我可能提醒操作我那臺蘋果電腦要小心(因為蘋果電腦10000多)。
那為什么我沒提醒過我妹這些?
因為我妹受過高等教育,對很多生活常識都知道,所以我認為她不會因為認知問題,對我產生危害。
也就是說:我依據我對她的認知,進行判斷,然后決定如何去做。
可是我忽略了一個問題:
我和我妹的生活環境是不同的,我的生活環境中,一定有她不知道的東西。而她很可能因不知,對我產生危害。
就這么簡單!
也就是說:
任何人進入到自己的生活環境中,都會讓自己的生活產生變化。無論這個人是怎樣的。
變化可能有好有壞。可能是好的多些,壞的少些。也可能是壞的多些,好的少些。也可能是各50%。
不能出于自己對受眾的判斷,來決定自己做什么,或者不做什么。
很多公共產品,因為受眾群體廣泛,所以從頭到尾,事無巨細,全部說一遍。
好比我們看地鐵里天天放宣傳視頻,怎么坐電梯,怎么防止被壞人騙。我們覺得這么啰嗦。其實,這是很有必要的。
我有次給親戚孩子買了個外國的嬰兒童車。無意中發現,說明書中赫然寫著:此車不能食用!
當時覺得很好笑,現在才發現,其實人家這么做也有道理——你哪知道買你產品的人,認知在哪一個層次呢?
所以,任何人到我家住。我都要把所有注意事項講清楚。
PART2 延展
這個道理只限于生活環境嗎?工作環境呢?
同理。
新來個同事,新來個領導,甚至是新換個與你對接的乙方,你的工作怎么可能沒變化?
只限于人嗎?物體呢?
同理。
有次一個朋友把一包衣服放我家。放得時間過久,我都忘記了。有一天我收納換季的衣服,發現有許多小蟲子——原來,朋友的那包衣服洗得不干凈。招來蟲子,爬得到處都是。我只好把那包衣服扔了。自己的許多衣服也扔了。
所以,任何人,任何物,進入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環境中,都會讓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產生變化。
當然。
舉個栗子。
我有一口很好用的蒸鍋。用得太久,右鍋把兒燒掉了一塊。沒舍得扔。
昨天早上,用它熱包子。熱好以后,我戴上微波爐手套,把它端上桌。
只聽“滋~~”的一聲,傳出濃濃的糊味。
一看,右手手套尖部整個被燒沒了。原來,鍋把兒變短后,戴手套去端,會觸到火!火把手套燒著了!萬幸的是,手沒事。
所以,自己身邊,現存的,任何人的變化,任何物的變化,都會讓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產生變化。
再換個角度想:如果我妹不是來住一周,而是住一年,我肯定要把所有注意事項從頭到尾,認真跟她講清楚。
因為她短住,所以我不在意。
不能因為時間短,就不在意。
凡事不能指望運氣。一旦發生,就是100%。
PART3 總結
1、任何人和物進入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環境中,都會讓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產生變化。
2、不能根據自己對受眾的主觀判斷,就認為TA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要全面告知TA。
3、現存的人和物發生變化,也會對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產生影響。要對變化保持敏銳。
4、不能因為時間短,就犯懶。因為再短的時間,也可能會出現害處。不能抱有僥幸心理。
道理總結完了,如何運用于生活中呢?
PART4 應用
第一層面:解決這件事本身。
換鎖不現實。我做了這兩件事。
(1)在門上貼了張紙:
此門屋里上鎖,外面開不了;
外面上鎖,里面開不了;
故:
如果你走時,屋里還有人,千萬不要反鎖;
如果你要睡,還有人未歸,千萬不要反鎖。
(2)加了我鄰居的微信。下次萬一遇到這樣事,打電話給鄰居來救我。
第二層面:解決這件事強相關的事。
我寫了個住我家注意事項清單。
第三層面:解決和這件事思路類似的事。
我寫了一個工作指引,如果乙方換對接人,也很快能上手。
對了,那口鍋要馬上扔掉。
END
作者:黎沛沛。居北京。房地產民工。文能過專八,武能跑半馬。碩士畢業轉行,大齡才結婚。笨拙而真誠。這個世界喜歡聰明人。你不喜歡我,實在正常。萬一你喜歡我,那就是命中注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