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劍客》三部曲

提起《三劍客》,可能不少人都讀過。而續集《二十年后》,也曾經出版過,可能又有一部分人讀過。但是到了第三部《布拉熱洛納子爵》(抑或是成為《鐵面人》),讀者寥寥。大仲馬確是個很高產的作家,他筆下常常是洋洋灑灑數以十萬字,成就一部小說。初中時自從閱讀了《三劍客》,就對那個時代迷戀得不可收拾——自己去買葡萄酒,學阿托斯痛飲。仰慕阿托斯的風度,一度想著當一個“貴族”。對當時的法國街道地名了如指掌,去和現在的街道一一對證。尤其是伴隨著打仗類的電腦游戲,總會想象要是手下有這么一只火槍手勁旅,騎著高頭大馬,腰懸鋒利長劍,配備精良火槍,該是多么帥氣!說到底,還是閱讀量沒有擴展開。只有深度沒有廣度的閱讀,很容易造成對一部作品的神話與過度贊美。其實看多了,會發現沒有什么最喜歡的,一切皆可以享受,喜愛。

《三劍客》三部曲依托于《達達尼昂回憶錄》與《拉斐爾伯爵回憶錄》,戲說為主,夾雜著歷史事件,讓四位主角穿插其中,隨之沉浮起落。到了后兩部更是如此。大仲馬的想象力超出了現代編劇太多。其中的不少片段放在電影電視劇里完全適用——在不違背重大歷史事件的前提下穿插入自己的想象,讓冒險與史實并存,成就了這三部小說。在我看完《三劍客》后一兩年,找到了《二十年后》,那種狂喜的心情是現在很難再有的。特別像更小的時候在深夜看了一集《露易絲與克拉克》后以為沒了,結果竟然是連播兩集的心情。生活在這個資源爆炸的時代,刷劇太容易了,這種心情也是很難尋回了。

結束了這兩部書的閱讀后,等了比較久的時間,直到上了大學,我才在學校的圖書館里借到了《布拉熱洛納子爵》,把這最后的故事結束??吹竭_達尼昂死,也是全書結尾的時候,我的心隨之咯噔一下兒,有種說不出的沉重。這種結束的感覺,有種和過去說再見的意思。啊,青少年。

第一部最短,也可以算是最簡潔的。最開始刷了好幾遍(可能都超過十遍了)的時候,挑熱鬧的地方讀,什么去英國尋回墜子啊,棱堡早餐啊,都是驚心動魄之處。之后開始慢慢的能讀的進去軟禁米拉迪的那幾章了,也不得不承認這幾張才是本書的精華所在。一個配角是如何用她的人格魅力完成越獄、刺殺的。這個女人給我的震撼持續了很久。

第二部長多了,但是作為閱讀體驗來講絲毫沒有下降,反而我覺得也沒有啥廢章。尤其是投石黨人筑起街壘和國王對峙的那幾章,堵得我血脈賁張,好想在游戲里體驗一把。而營救英國國王查理的行動,也是給人以最大的希望后使其破滅,做到不違背歷史,殘酷而無情。

第三部我反而沒有認真閱讀。期間子爵和路易十四和那個女的的三角戀我完全看不下去。直接跳著往后看,不過記得不太清楚——這是我閱讀最少的一部,因為我自己不持有它嘛。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