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的話 ? 午飯的時候和一群小朋友聊天,說起好看的港劇。我說,我的最愛是我本善良,沒有之一。一桌子人愕然,表示連聽都沒聽說過。于是翻出這篇七年前重溫此劇時寫的小文,發現距離當年看我本,已經20年有余。這么多年過去,有誰還和我一樣,記得齊浩男。
一直覺得應該寫點什么,為了這兩天在重溫的《我本善良》,很多感受,深刻,但卻又彌散而沒有主題,所以又不知從何寫起。只能再做流水賬一篇。
于我而言,《我本善良》是部太特殊的電視劇,應該是92年左右第一次看,那時我剛讀初中,暑假里偶然看到這部劇,莫名奇妙就被那個名叫齊浩男的男子打動,外冷內熱,高傲倔強,愛的深刻卻又疏于表達。于是,那個暑假每天晚上都帶著無比期待的心情看著漫長的廣告等待著電視劇的開始,每周拿到電視報都會迫不及待的去看下周的劇情介紹。在之后的幾年內,這部片子重播了數次,我也就追看了數次,看到幾乎記得每一個情節,幾乎記得浩南與DIANA、伊明之間的每句對白。我本善良之后,TVB固然有很多片子也都讓我樂得追看,但更多的是為了打發時間,能如我本善良般打動我的,再無一部。
可惜如此深刻的情緒體驗竟然沒有太多人能夠分享,成年以后和周圍的朋友或同事說起這部戲,很多人都會和《義不容情》混淆,把齊浩男記成溫SIR扮演的另一角色,那個十惡不赦的大壞人。好在有百度貼吧,非常偶然的想起,就闖了進去,發現原來還有很多和我一樣生在80年代初期的人同樣的愛著這部劇。好在還有淘寶,我可以很方便的買到在各類地攤音像店里遍尋不得的DVD。于是,從這周開始,再次開始一天兩集的重溫與回味。
這種回味的感覺是奇妙的,因為每個情節都能勾起一些回憶,當那段熟悉的片頭旋律響起的時候,電光火石間宛如回到從前。但是,彼時與此刻的心情又大不相同,于是回味的同時難免會有新的感受。
那個十歲出頭的小姑娘,對愛情的理解完全來自于瓊瑤和秦凱倫的小說,看浩男與DIANA吵架與鬧誤會,只是感嘆造化弄人,記得那時候看到在法庭上DIANA作為目擊證人指證浩男,兩個人都哭的肝腸寸斷,我年幼的心靈啊,簡直是倍感糾結倍受折磨。今天再看這部戲,才明白了編劇的煞費苦心,很多橋段的設計恰如其分的反映了兩個人的性格特點,一個固執高傲,寧可被人誤會也不愿辯解,一個敏感脆弱,鉆牛角尖,依賴感極強卻又不愿開口索取,原來性格才是兩人走不到最后的致命傷。隱約的發現,DIANA對待感情的方式里有一點點自己的影子,難怪年少的我執著的糾結于DIANA與浩男的感情的無奈結局,即使更合適于浩男的伊明出現在他身邊,我仍然對DIANA的死耿耿于懷。
再來說浩男,從來沒有一部劇的男主角可以讓我如此欣賞,他沉默孤獨,酷到優雅,眼里流露出的落寞讓人心疼。后來再看港劇韓劇美劇,也曾被主角而吸引,但都是三分鐘的熱度,過去了就不再想起。只有浩南,似乎不曾想起,其實從未遺忘。再看我本善良,這種情緒仍在,而且這種喜歡絕對不是因為懷舊,即使是今天第一次看我本善良,我也一定會被他打動。曾經因為浩男而喜歡溫兆倫,雖然從不追星,但還是會留意關于他的新聞和動向。很多年后,溫兆倫沒了當年的光彩,在TVB的劇里扮演著男二男三,早就無法觸動我的心靈。再看我本,才發現其實我喜歡的就是浩男,與溫SIR無關,很多電視劇都是演員給角色加分,但在這部戲里,的確是角色給演員加分。
TVB的感情戲的橋段總是讓人看到開頭便猜到結局,可是我本善良是例外的。嚴格意義上來說,這并不是一部單純的愛情戲,而是一場和親情、道德乃至倫理相關的糾纏,每個沖突的設計都讓人覺得意想不到但又水到渠成,每個人物在其中都有著豐富和豐滿的心靈。沒有絕對的善與惡,也沒有絕對的好人和壞人,即使是殺人不眨眼的齊喬正,也是如此真誠和深刻的愛著他的妻兒,如此用心的去營造和維護他的婚姻與家庭。所以,當年看這部戲時,我始終無法去討厭齊喬正,反而一直不怎么喜歡那個正義的化身蔣定邦。曾經還為此糾結過,是不是我的是非觀有問題?不過即使愛情并非唯一主線,但仍然是戲里最絢爛的煙火,所以多年后再看我本善良,最讓我回味的仍然是那段黑咖啡般的愛情,苦澀醇香濃厚又內斂。這部戲里竟然沒有一個親吻的鏡頭,唯一的一次關于親吻的表達也含蓄的隱藏在燈光熄滅后的暗夜里。這種樸素,才如此的耐人尋味。
在貼吧里看到一段話,寫的深得我心。他說,被我本善良打動而念念不忘她的人應該是那些喜歡帶著希望去夢想的人,做夢就是做夢,與現實無關。也許你我都一樣,都是一邊過著自己的生活,一邊反復復習著我本善良。偶爾累了煩了的時候,會把浩男和伊明像朋友那樣拿出來思念,偶爾快樂的時候,也會努力去用自己的想像力編造一段他們最快樂甜蜜的生活。起碼,感覺有浩男伊明陪伴的生活是美麗的,因此,這個上世紀末的愛情絕品從來不是我記憶里的一個過去,她只是和我的生活平行,繼續地往前走。
感謝我本善良,讓我可以有悠遠的回味,以及因為回味而來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