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百度有個答題是,如何去看待大學生畢業去開店?
我做過幾年小生意,身邊親戚朋友也有很多創業開店的,更見過無數大學生興致勃勃地創業開店,有做水果生意的、有賣煙酒茶葉的,也有賣菜和開飯店的等等。
有一年我的左右鄰居都是大學生創業的,且都是本科生,最后都已失敗告終。
估計100個大學生開店能有兩個成功就很不錯,尤其是餐飲雜事太多,簡直一天到晚是干不完的活,起早貪黑。小生意開始時,你必須要親力親為,除非到后面真的很成功。
現在好的門面都是有實力的人早已占用,新人再去開,除非花很高的價錢轉讓,要么就只好是位置偏僻點的。
剛畢業的大學生,他們往往把一切想得很理想化,而開餐飲店是考驗一個人的綜合能力,開始你想什么都請人干,那是不現實的。
現在各行各業競爭都特別大,店鋪位置要好,味道衛生服務更要好,還有老板的經營能力。哪有啥所謂的暴利行業,你想到的別人更早就想到了,不要以為自己比別人聰明。
做小生意要會精打細算地算賬。除非資本雄厚,加盟知名品牌,有成熟經得起市場認可的產品和營銷模式,這樣可以多點競爭優勢。
小店的話,大學生最好有父母在一起幫忙經營,他們有吃苦精神,雜事可承包干干,你完全依賴請人是不可取的,現在人力成本是最大的成本。
幾年前我的鄰居是賣蔬菜瓜果的,開店初他特別自信地說,他要打造連鎖品牌店,然后他兩口子可出去旅行,他的店鋪50平房租5千,兩口子之前是大商場的管理。
他們認為自己有多年的商場管理經驗,可以輕松打敗很多人。每天把一個菜品擺在門口,做活動宣傳,用大喇叭吆喝著,賣得比批發價還便宜。
旁邊同行恨得牙牙癢,結果顧客們都沖著那特價菜,買好就走。如此循環,沒有足夠經濟基礎的能撐多久。
大冬天,他們每天都是五點多起床,批發、拉貨、整理分類,小區送貨,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臉手都凍得發紫。沒有周末節假日,創業比上班要累得太多。
第一月他們營業額每天二三千元,到后面每天只有七八百營業額。房費,水電,住房,基本開銷都不夠,別說自己倆口子的功夫錢。一年累死累活地白干,最后虧本把店鋪轉讓出去。
因為附近本就有幾家果蔬店,受他們影響,都在搞促銷,你便宜我更便宜,形成惡性競爭,受益的只是顧客。
那年底邊上又開了家三層樓的大商場,要啥有啥,品種全面,價格更優惠,裝修有檔次,還可以坐下來休息,你說你會去哪家消費呢!這年頭,哪還有獨家生意做?
這是大魚吃小魚的社會,餐飲店更是一樣,這不是90年初,是個做生意都能賺錢,擺個地攤都能發財的時代。
有大學生簡友和說他想去開飯店,我回復他。當你想投資開店時,先掂量下,是有強大的經濟實力去搞定最中心、最豪華的地段店鋪,走加盟知名品牌路線。
還是可以有足夠的底氣去薄利多銷,你能薄多久,撐得久。(其實薄利多銷是下下策)
或者你們家有啥祖傳秘方,味道特色、無人超越;人無我有、人有我優。
若這幾樣你能具備,又很能吃苦耐勞,那勝算是非常大的。
開店要面對的事很多,我那時在西安開早餐鋪,僅辦個餐飲服務許可證,就花費八千元,前后一月時間跑來跑去,求爹爹拜奶奶,卑微到塵埃里。
有時還會遇到找茬的顧客,甚至地痞流氓收保護費,還有城管局,城建局,物業等等部門。你以為我的地盤我做主,其實管事的多著呢,都得拿錢去燒香孝敬。
租來的店鋪說漲就漲價,遇上拆遷就得乖乖搬走,哪怕你本錢還沒賺回,你說能奈何?個體戶都是弱勢群體。
大學生剛畢業還是找家公司安心上班吧!可以學習公司的運作模式、同事之間的相處關系、領導的處事方法,多多磨練自己,積累各項經驗,也就是利用公司平臺在為自己創業,且沒任何風險。
不要被媒體網絡所鼓吹的自主“創業”二字所迷惑,那是當局者為了解決就業率,大學生創業,九成是把父母血汗錢創沒了。
當然,我說的不建議不是要澆滅你心中激情的火焰,而是要讓你回歸理性,不要沖動。
理性創業,不管是開店還是開公司。且行且珍惜!
如何寫作運營自媒體的請點擊這里如何長久地堅持寫作?
部分學員文章:
文字的力量,緣來這么美 作者:彩繽
遇見簡書,一切都不算太晚作者:千尋心
簡書齊帆齊姐姐 作者:愛上筱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