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照片為郎靜山攝影作品)
我們一天中會有大量的碎片時間,這些時間產生的原因也是五花八門,
而對于認同注意力重要性的同學來說,產生的原因一般只有一個:外界的干擾和自己的計劃失誤。
我解釋一下原因,當你非常認同注意力的可貴,并且通過深入的思考找到了自己的實踐方向時,你一定會努力做到自己能做到的最好,因為這是有效利用自己注意力的最好辦法,此時,時間對你來說就非常的可貴,我們都知道,注意力的重要性,也知道要做成一件事情,做不到全情的投入,往往會浪費更多的時間,效果還不好。
這對于已充分認識到注意力的寶貴,而且想方設法通過各種手段來擠壓時間,以便更好的提升注意力的我們來說,是件非常痛苦的事情,以前我只是簡單的考慮過這個問題,當時的想法是碎片化的時間可以用來讀訂閱號,或者思考一些問題。
但實踐證明,不合理的利用,碎片化的時間連這些也做不好,結果就是將這些時間白白的浪費,于是我想到了寫篇文章整理下自己的思路。
首先,我們要承認碎片化的時間不可避免,也就是我們想要達到的,一直能夠全情的,投入到自己的事情中往往很難做到。
比如我是搞設計的,工作中我就希望自己能夠全情的投入,這樣效率最高,但一個人往往要干多個項目,每個項目都難免有事情,再加上公司里的一些雜事兒,于是我們的時間總是難免被碎片化,因為這種事情不可避免,所以我們只能坦然接受,這應該是最好的辦法,也是讓自己心態更加平和的選擇;
當然根據自己情況一定要推掉那些沒必要的會議、討論等浪費時間且對自己沒啥用的東西,
如何判斷?
注意總結,慢慢就會判斷,對于我們這種老國企,這種浪費時間的事兒常有,衡量的標準,就是笑來老師常說的“是否對個人能力的提高有用”,但這個判斷,我認為本身就是一種能力的表現,仍然需要平時注意。
這個我正在努力學習,以前考慮的太少了。
其次,要想辦法合理的利用那些碎片化的時間,尤其是一些“偽碎片時間”。
我先解釋一下“偽碎片時間”,其實這種時間并不能稱為真正意義上的碎片化,因為它也是一大段一大段的,比如上下班地鐵的時間,上下班坐過北京地鐵的朋友一定能想象到在地鐵上的感受,在擁擠的人群中能騰出一只手來看手機而另一只手只能被擠在人群中,這種情況就算是不錯了,這段時間雖然身體上不舒服,但往往只是那么幾站地很難受,即便全程如此我們仍然可以背單詞、聽音頻并思考問題,我想仍然有收獲;另外就是可以通過各種手段避開人群高峰,比如上班早走下班晚走,當然如果不完全認同注意力的寶貴,做到這點其實并不容易,但做到了就可以在地鐵上干更多自己想做的事情。
最后,如何利用好真正意義上的碎片化時間,這也是我寫這篇文章的目的,通過思考梳理自己對碎片化時間的應用。
我們當然是努力避免碎片化時間的產生,我現在采用的辦法是做好規劃,比如,下班后寫下第二天上下午需要處理的問題;每日進行過程式的時間記錄,做好時間的反饋工作;周末最容易產生碎片化的時間,因此準備一個本子或一張紙,將要做的事情一一寫在上面,完成一個劃掉一個。
但即便采取這些措施,仍然難免產生一些碎片化的時間,
拿我今天寫這篇文章舉例,今天的這篇文章,其實是續寫一周前的一篇文章的副產品,怎么說呢,兩周前,我在看李笑來老師的文章“如何認知、選擇、培養正確的剛需”時,非常有感促,在看了多遍并進行了錄音后,就想寫篇自己的思考,但文章寫到一半,就被兩個概念“表現型人格”和“進取型人格”所困惑,自己一直處于迷茫狀態,再加上時間緊迫,直到現在再次開始寫仍然只是寫了一部分,然后有事兒又受到影響,思緒回來再寫時,卻寫出了今天這篇與之前毫無關系的文章,
我相信,我當時如果能夠正確預測文章的難度,首先利用那些真正的碎片化時間解開自己心中的疑惑并做簡單的記錄,然后再找一個大段的時間進行寫作,那么這個事情很早就會得到解決。
通過梳理我發現我有幾個問題,
一是,自己處理疑惑問題的手段不夠好。我們的很多疑惑常常并不會因為留出專門的時間努力去思考就會迎刃而解,更好的辦法反而是把那些難免被我們浪費的掉的碎片化時間利用起來,來對這些問題進行思考,平時做好筆記,利用碎片化的時間來思考這些問題;
二是,自己沒有意識到問題的難度,也可以說對事情的預估不足。當然,我這里只是舉了一個例子,生活、工作中有很多類似的情況,因為自己預估不足結果一拖再拖,這樣帶來的問題是,你總是處于一種趕得狀態,怎么感覺自己總是那么心急火燎的,一天到晚忙的要死卻收獲甚微,另外,由于做事情往往容易準備不足,而且心急火燎的狀態反而加劇了這種準備不足的狀態。
寫到這兒,我大致上找到了合理利用碎片化時間的手段:
養成做記錄的習慣,并且隨時預測所作事情消耗的時間。
把自己的思考、疑問、疑惑隨時寫在本子(手機)上,你的目的就是通過學習,用自己的文字將這些疑惑解開,給出自己一個又一個清晰的概念。
在文章的最后,我還想提醒自己,不要因為關注自己的注意力而忽略了家人,時間的合理化利用,只是你自己心甘情愿想做的事情,與他人沒有直接的關系,如果你真的理解了注意力的重要性,就更不能忽略他們的感受,就要更多的高效的與家人相處,否則你的注意力只是自己一廂情愿的產物,長久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