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家被大火燒了,不想麻煩養父養母于是說自己去同學家住,其實心里也不想麻煩同學、不想麻煩任何人的羽川到廢墟里睡了一晚,第二天被得知情況找來的好友戰場原邀請到自己家住。兩人一起聊天、洗澡、睡覺,戰場原問羽川:
“你現在還喜歡阿良良木君嗎?”
“當然”
“看來我們各方面的品味都很像呢,包括對男人的品味。”
晨跑歸來的戰場原發現羽川做的早餐不放任何調料,面包不涂黃油、蔬菜不放沙拉、雞蛋不放胡椒或醬汁。羽川并不是找不到調料,也不是不喜歡調料,相反,都喜歡,喜歡食物的原味,也喜歡放過調料的食物,換個說法——放過調料的食物和沒放調料的食物,在羽川眼里是一樣的。
“關于我們品味很像的那句話我就收回了,而你是無論怎樣都會欣然接受吧”
在戰場原眼里,海納百川似的一味接受,那所喜歡的事情也跟著失去了其獨有的特點,討厭和喜歡同樣重要。
“你真的喜歡過阿良良木君嗎?”戰場原凝視著羽川的眼睛問道。
(二)
初看物語系列動畫(漫畫),有很多無厘頭的怪異,還差點誤以為是日本版的聊齋。
看了三季,才漸漸發現表面的無厘頭,其實是每個人的情緒或人格體現。迷茫的人會遇到迷途蝸牛,有太過痛苦記憶的人會遇到意念之神“螃蟹”,壓力大的人會遇到“障貓”、嫉妒的人會遇到“苛虎”等,都是情緒的表現而已,難怪只有當事人可以看見這些形象具體的怪異,而別人是看不見的。當事人可以尋求別人的幫助,不過正如怪異專家“忍野爻”的那句口頭禪——只有自己可以救自己。
這是心病。
(三)
其實羽川并不是真的什么都接受,并不是真的什么情緒都沒有。沒有任何血緣關系的養父養母家庭讓她很有壓力,喜歡的男生阿良良木君被戰場原搶先一步告白亦如此。因此被怪異——障貓附身,障貓是羽川壓力的化身,障貓的使命就是幫羽川消除壓力,夜晚,障貓化身黑羽川(黑化的羽川),在小鎮上肆意傷人,并用能量吸取將養父養母送進了醫院。
養父養母的復合讓羽川心生嫉妒,因此遇到火屬性的——苛虎,夜里去燒掉一切羽川嫉妒的家庭。而且苛虎不像障貓,不需要借助羽川的身體便可獨立行動,一發不可收拾。
羽川是魔鬼嗎?
不,在旁人的眼里,羽川還是那個什么都喜歡的羽川,品行端正、成績優秀、性格認真,甚至她自己也是這樣認為的。
羽川是特能裝的綠茶婊嗎?
不,她是真的把一切不好的情緒都留給了自己,過分理智的認為一切都是應該的,任何的不公遭遇都不能讓她哭泣。
情緒日積月累,長期沒有出口,這才有了夜里障貓化身的黑羽川、有了嫉妒苛虎,有了戰場原眼中那個沒有討厭,也沒有喜歡的羽川。
(四)
覺醒的羽川開始接受自己的壓力和嫉妒,并親切的稱呼障貓和苛虎為自己的兩個妹妹,并留字拜托夜晚的黑羽川將獨立存在的苛虎帶回來,吸收回自己的內心。
以化解壓力為目標的黑羽川自然不會拒絕羽川的囑托,只是貓終究抵不過虎,幸虧阿良良木君及時趕來幫助。
“你是黑羽川嗎?還是說你就是羽川?但是你還長著貓耳,頭發也是白的”阿良良木君問到。
“這都是我”羽川回答到。
PS.日漫、日番真不是小孩子能看懂的,動漫只是個載體而已,看著少年動漫的那群孩子長大了,他們依舊喜歡看動漫,于是就有了內涵豐富的動漫。就像,就像80年代那群跳著迪斯科的時髦妹紙也長大了,不,變老了,不過她們依舊喜歡跳舞,于是就有了廣場舞大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