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像《甄嬛傳》有前期與皇帝有杏花微雨的邂逅,彈琴吹簫的雅興,吟詩起舞的過往,沒有滿池荷花的贈禮。這些美好凸顯出后期皇帝的薄情與虛偽。《如懿傳》從一開始的基調,就沒有美好過,筆觸從頭到尾都是陰冷的。
也不像被給了“女中諸葛”金手指的甄嬛,處處轉危為安,各種開掛,一路滅這個滅那個,受過最大的委屈就是出家三年。如懿從頭到尾都是被欺負,被陷害,被壓迫的。
作為烏拉那拉氏皇后的侄女,剛進宮就被請去“喝茶”,把名字從青櫻改成如懿。她自認為可以陪伴丈夫并肩作戰,因為他們同樣孤獨,同樣的面對著龐大的責任。
智商被甄嬛甩出N條街的如懿,被皇后害,被慧貴妃害,慧貴妃和如懿一起被皇后害。然而皇后并不是最厲害的角色,金玉妍的手段分分鐘秒殺皇后。如懿如果沒有好基友海蘭的幫助,早就死了一百回了。不過最后她們都輸給了草根逆襲的令妃娘娘。
在這些宮斗過程里,皇帝除了把如懿關禁閉就是把如懿關冷宮,每每到如懿快被人害死的時候,皇帝才過來救她。這個皇帝有多陰冷?他明明相信如懿是被陷害的,還要把她關進冷宮,然后夜夜翻那個陷害者的牌子,卻不讓她侍寢,只讓她跪在床邊跪一整夜。然后各種金銀珠寶照賞不誤,讓她成為后宮的眾矢之的。
你說他愛如懿吧,偏偏三番兩次的懷疑她,也從來不獨寵她,而是真正的像個皇帝一樣,對六宮嬪妃雨露均沾。他理智冷靜,懂得調和后宮之間的關系。他把如懿捧上皇后之位,跟他并肩而立,如懿最后所有的悲劇卻都是因為他。
要說這個皇帝無情,也說不通。富察皇后生前,皇帝對她百般厭棄,死后卻寫詩紀念她,想起她全部的好處。如懿死前曾經也想過,如果她死了,皇帝是不是也會記起她的好處。
作為弘歷的妻子,如懿可以對弘歷有些行為包庇縱容,但是作為皇后,作為烏拉那拉氏的容耀,她骨子里的驕傲和責任,驅使她必須去糾正皇帝犯的錯。
小說里如懿是一個倔強堅定,又有些冷清的女子。倨傲不媚春,偏愛秋色涼。電視劇翻牌選用了周公子,私以為非常適合。周迅眉眼間有如懿那種氣質。
她愛弘歷,也相信弘歷愛她。但弘歷對她的愛更像是知己和戰友,尤其是在她當上皇后之后,很多話皇帝都不愿意再跟她講,他不再保護她就像保護自己一樣。他們仍然同病相憐,卻因為各自的身份分道揚鑣了。
如懿的可憐之處,不僅僅是因為履行皇后的責任而被皇帝疏遠,還有她雖然位居皇后,卻處處被人欺壓。令妃是太后為了制衡她安排的人,皇帝確是打壓她最深的人。
尤其是香見出現之后,如懿和弘歷,從少年時最惺惺相惜的一對,開始成為最疏遠甚至互相厭棄的一對。至親至疏夫妻,是人世間最悲哀的事情。
香見的出現,讓如懿明白,原來弘歷真正愛一個人的時候,是這樣癡情的。恨不得把全天下所有最好的東西都給她,尊重她,愛她,想得到她,又害怕傷害她。他眼中對香見的炙熱,是如懿陪伴他多年以來都不曾見過的。也是這種炙熱,讓如懿那顆愛皇帝的心,那個叫青櫻的女子的心,終于涼了。
至于一直在背后陷害她,手段高明到不知道是慧貴妃多少倍的令妃,是一個理智而功利的女子。因為不愛,所以可以縱容,因為不愛,所以可以理智的使手段去得來所有的一切,忍辱負重,曲意逢迎。令妃要的從來都不是愛情,她要的是尊貴的身份,是改變為奴為婢的命運。
最后,如懿明明拿到了令妃與凌云徹曾經私定終身的戒指,卻沒有去揭發令妃,沒有說是她陷害自己和凌云徹私通,沒有說她惡人先告狀式的潑臟水。
因為她的心早就涼了。她說,我與皇上積重難返,并非只用一枚戒指就能東山再起。君王家涼薄無情,確實不適合有情有心的青櫻。
她的名字被改成如懿,可是,她本來的名字,她和當年的四阿哥相遇相知的時候,她是青櫻啊。
如青櫻所預料,在她死后,弘歷才知道她對自己來說有多么重要。小說被構建于歷史框架里,青櫻的結局早就已經注定,斷發決裂,固執己見,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但愿,來生不在帝王家,生于平凡人家,嫁與一心人,不再與滿院鮮花平分秋色,只安安穩穩夫妻相守,生兒育女,子孫滿堂。再也不要像這一世這樣,極盡榮華,卻是至疏夫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