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宋老師
01.
上個周末,我受邀參加一場HR主題沙龍活動。活動的主要環節就是,由我為來自不同公司的20位HR和職場精英做一場如何提升職場情商的主題分享。
考慮到這次活動可以認識很多HR,順便可以了解不少行業知識,或許對學生們未來的求職和就業會有所幫助,所以我就愉快的接受了邀請。
但是,不得不說,要給職場精英和HR們上一堂課,我感覺自己的壓力真的好大。他們當中很多都是職場老手,有的人是專門負責公司培訓工作的,還有的人本身就是公司的內訓師。
為了做好這次長達六個小時的分享,我幾乎把所有的業余時間都利用了起來。我總共做了70頁PPT,在短短的幾天內修改和完善了3個版本。為了增強互動性,我還用心的設計了很多課堂討論和案例研討環節。
為了確保萬無一失,我還為這場分享寫下了三萬多字的逐字稿。開場的時候應該說哪些話,結束的時候應該說哪些話,我都一字不落的寫了下來。
為了完成這項工作,我甚至連續好幾天都沒抽出任何一點時間來看《人民的名義》。
當我做完上述準備工作之后,感到既緊張,又興奮。對我來說,這通常都是一個好兆頭。
02.
分享當天,在剛剛開場的時候,我感覺稍微有些緊張。我覺察到,自己的語速有點太快,聲音有些顫抖,動作有些僵硬,不是很放得開。好在之前準備的比較充分,我沒有出現太大的失誤。
隨著課程的不斷深入,我感覺自己漸入佳境。聽課的學員也開始變得非常投入,我慢慢的開始享受整個上課的過程。我分明感覺到,有很多的心流體驗正在源源不斷的產生。
所謂心流體驗(英文名Flow,有時也被翻譯成“福流”),就是指一個人將精神完全投注在某種活動上時所會產生的一種行云流水、身心合一的感覺。心流體驗產生的時候,人會達到一種忘我的狀態。
當然,這種美妙的體驗可不是隨隨便便就能產生的。在《專注的快樂》一書中,作者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賴明確的指出:
“在目標明確,能夠得到及時反饋,并且挑戰與能力相當的情況下,人的注意力會開始變得凝聚,逐漸進入心無旁騖的(心流體驗)狀態。”
在這些能夠促進心流體驗產生的要素當中,“挑戰與能力相當”這一條尤為重要。
也就是說,只有當你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使之能夠戰勝眼前挑戰的時候,才會產生心流體驗。
于是我努力備課,甚至是寫下了三萬字的逐字稿,最終在課堂中我體會到了心流體驗。在這次分享結束之后,學員也給了我很高的評價。這我更加強化了一個信念,那就是:
你必須足夠努力,才配享有心流體驗。
03.
在職場上,誰不想擁有一份可以經常體會到心流體驗的工作?因為一份具有心流體驗的工作,會讓你充分的沉浸其中,更重要的是,還會讓你感覺時間過得飛快。
那些在工作中度日如年的人,經常會說的一句話就是:怎么還沒下班呢?
然而,那些在工作中經常會體會到心流體驗的人,經常說的一句話卻是:納尼?這么快就下班了?
正如前文所說,在擁有這種心流體驗之前,我們要付出很多努力。你不可能在自己的能力還無法勝任挑戰的時候,就輕易的體會到心流體驗。
在《專注的快樂》一書當中,作者是這樣說的:
“唯有不斷的投注精力,具有音樂天賦的孩子才有可能成為音樂家,具有數學天賦的兒童才能成為工程師或物理學家。莫扎特固然是是神童和天才,但要不是父親在他一脫離襁褓后立刻逼他練習琴藝,恐怕這份才氣也很難開花結果,取得日后的成就。”
我自己也有很多類似的體會:比方說,當我打籃球技術很差的時候,我很難在籃球場上找到心流體驗。但是隨著球技的不斷進步,我就越來越容易在球場上找到心流體驗了。
再比方說,當我英語很爛的時候,我也很難從和老外交流的過程中體會到心流體驗。別說心流體驗了,只要場面不尷尬就算燒高香了。后來隨著自己英語水平的不斷提升,在和老外進行交流的時候,就更加容易體會到心流體驗了。
除此之外,我還發現,當我認真準備幸福課的時候,在課堂上也更加容易產生心流體驗。但是當我沒有時間充分準備課程的時候,則很難體會到心流體驗。
說到這,我忽然理解了為什么很多老教師會說,當他們要開一門新課的時候,往往會感覺更加興奮。
因為上一門新課,意味不能再用以前的老教案了,而需要重新花費精力去備課,去迎接新的挑戰,但隨之而來的收益卻是——更多的心流體驗。
正如《專注的快樂》所說:
“使出渾身力氣攀登山峰的登山者,拿出看家本領唱歌的歌手,織出空前繁復圖案的紡織工,以及必須更新手法或隨機應變以進行手術的外科醫生,都最有機會獲得心流體驗。”
04.
其實在休閑的時候,我們也需要投入足夠的努力,才能產生更多的心流體驗。
我們也可以這樣說,只有具有心流體驗的休閑活動,才是高質量的休閑活動,也才能起到放松身心的效果。
很多人會在工作日的時候盼望著周末的到來,但是等到周末真的到來的時候,卻又不知道如何打發空閑時間。很多人只不過是躺在床上發發呆,窩在沙發上玩玩手機,或者是漫無目的的看看電視。
其實,這些都屬于被動式休閑,根本就不可能產生任何形式的心流體驗。如果長期依賴這種被動式的休閑方式,就很容易感到精神空虛,甚至感到生活絲毫沒有意義。
想要在休閑的過程當中產生更多的心流體驗,進而起到真正放松身心的效果,那就要選擇主動式休閑。當然,這也意味著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在《專注的快樂》這本書中,作者一針見血的指出:
“想要讓閑暇得到最妥善的運用,就得付出工作般的專注與才智。主動式休閑有助于個人成長,但過程卻不輕松。”
很多人都明白,讀一本有趣的小說要比漫無目的的玩手機更加容易產生心流體驗。但是,這種心流體驗并不是在翻開書本的那一霎那就會馬上產生的。
有時候,你需要耐著性子去讀一個冗長的小說開頭,先去了解故事的背景和人物介紹,最后才有可能沉浸在扣人心弦的情節中不能自拔。
雖然說,人類是本性就是害怕努力,逃避去做困難的事情。但是,我們如果順著這種本性走下去,就會走向無盡的空虛。所以我們要經常提醒自己,要想得到更高級的心流體驗,就必須在休閑的時候付出更多的努力。
在每個星期一下班之后,我都會克服自己的惰性,換上一身籃球裝備,充分做好各項熱身活動,然后去體育館打籃球。
因為我知道,如果因為害怕換衣服麻煩,不去打這場籃球,那么我會錯過太多的心流體驗。同時,我也害怕去經歷長時間玩完手機之后所會體味到的——那種莫可名狀的空虛感。
參考圖書: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賴,《專注的快樂》,中信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