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被北大畢業高材生的萬字文給刷屏,作者表示原生家庭對自己的控制,讓自己從小到大感到了不自由的對待,12年來與父母斷絕聯系。
原生家庭近兩年來被不斷地提及,這也與人們越來越重視內心的感受,重視教育有很大的關系。
1,原生家庭有錯么?
原生家庭是人來到世間,會遇見的第一個人際關系。哈佛大學長達80年的心理學研究,發現幸福來源于好的人際關系,而人際關系并不是只有父母,更多關系是同學、師生、朋友、愛人等等。但是很多人當人生不如意的時候,就會用原生家庭來掩蓋自己的挫折。
事物都有兩面性。曾經遇見過,一個班級上,考試考不好的,有人怪爸媽文華水平不高;考試考不好,有人怪爸媽太優秀,給自己的壓力太大。反正都是原生家庭的錯。
學習需要更多的去找自身的問題,更理性的去看待。學習不好,是否課前未預習,課堂上沒有認真聽講,課后沒有認真復習,遇見不懂的沒有去詢問等等,需要更多的去找自身的原因。
大多數的原生家庭并沒有過錯,需要更多的去理解和分析原因。
2,父母并不是天生的就會做父母
萬字文里面控訴的最多的就是父母對自己的控制,讓自己不自由。
父母并不是天生就是會做父母的,在對兒女方面,他們大多數認為孩子是脆弱的,他們擔心含在嘴里怕化了。短褲事件不排除父母知道孩子的身體狀況,只是因為擔心穿短褲對身體不好,才讓穿長褲的,畢竟老師對孩子的身體也不是太了解。
學著做父母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孩子一天天長大,父母們也不斷的調整自己的教育方法,就像做實驗,有成功也有失敗,不能一味的要求父母的教育一定是成功的。
3,請學會自我成長
萬字文中,強調親戚的嘲笑,父母沒有阻止,而嘲笑的根源是自己動手能力太差。我們在長大,長大的過程更多的就是從不會到會的過程,需要的是去學會自我成長,不管是能力上的還是心理上的。
4,有限溝通很重要
文中多次提到跟父母的溝通,不理解父母的觀點,即使現在長大了也不理解當年父母為什么會做那種決定。這就是缺乏有限的溝通,父母做決定的時候,有在他們當時環境下的考量,這也是缺乏很孩子的有效溝通,才導致后面肯多的矛盾。
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成長很重要,但是回過頭來看,一些人除了抱怨原生家庭以外,請多一些溝通,雙向考慮,會發現事情并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的糟糕和困難。父母并不是我們的全部,請各自做好界限,在有限范圍內過好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