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太這次來七針館就診,自訴腰脹的厲害,尤其晚上躺下睡覺后,感覺腰脹的感覺從腰部一點點向兩側屁股蔓延開去,難受的感覺總是擾得自己難于入眠。
聽她說完,囑咐其躺到床上,徐醫生一改往日里從頭到腳全身查體的習慣,直接針對患者的背部督脈進行仔細的審切循捫按。之后,查到病變壓痛點,員利針解結松筋,老太太下床活動,言只覺針眼有些痛,腰部脹的感覺已經有所減輕。
這時,一邊是驚喜,一邊是疑惑開始在我腦子里打轉,按師父講的上下游理論,熱腫脹重四種不適感為實證,提示的治療思路是下游淤堵或是出了問題,應先處理其下游。按衛氣循行的路線,其下游是膀胱經,小腿內側經脈,那么,查體或處理這個患者,應該是先從這些地方著手的,可徐師兄的處理是在背上,從思路上來說,這完全是相反的。可患者的臨床療效證明,師兄的處理是正確的,這其中的分歧之處到底是什么?
我沒有想明白。
終于等到空蕩的時候,找了個機會,向師兄請教:這個患者是回路的問題……師兄丟給我這樣一句話。
回路,回路?怎么會是回路?我還是一臉疑惑。
“你好好想想患者是怎么描述自己的癥狀的。”師兄引導著我。
“她說腰脹的厲害,尤其晚上躺下睡覺后,感覺腰脹的感覺從腰部一點點向兩側屁股蔓延開去……”我復述著患者的癥狀。
“想想,好好想想,腰脹的感覺從腰部一點點向兩側屁股蔓延開去……這提示什么?想想自然界的河流,水溢出來,從哪里蔓延?”師兄再次敲擊著我的榆木腦袋。
我尋著師兄的思路,開始分析著:
河流的水會溢出來,那是因為河流的下游某個地方堵住了,水過不去。隨著時間的推移,上上游水源源不斷地流過來,上游的水就要向周圍及它的上游周邊溢出來……腰脹的感覺從腰部一點點向兩側屁股蔓延開去,脹感蔓延的地方是上游,呀,所以說腰部屁股是上游,那路線是相反的,對呀,背部督脈就是其下游!
“明白了吧,所以說,臨床,患者的癥狀能幫助你確定治療思路,問診要仔細!”師兄囑咐著我。
老太太后來來就診時,我特意詢問了她脹感減輕的情況,她言,回去后漸漸覺屁股兩邊的脹感已經消失,現在只是腰部還有輕微的不適感。事實已經證明,師兄的思路確實是正確的。
事后,我再三思量著這個案例,深深觸動著我的腦弦,都說上下游,都知道內經的那句原話:“黃帝曰:善。愿聞周痹何如?岐伯對曰:周痹者,在于血脈之中,隨脈以上,隨脈以下,不能左右,各當其所。
黃帝曰:刺之奈何?岐伯對曰:痛從上下者,先刺其下以遏之,后刺其上以脫之,痛從下上者,先刺其上以遏之,后刺其下以脫之。”
可是說到用呢?師父一再說的立體觀,層次觀,一個上下游,有本經的上下游,相關聯的經脈上下游,還有衛氣行的上下游,多角度,多維度的立體層次觀,怎么一說到用,就只有個線型的上下游了呢?
還有,患者的那個癥狀的表述,這背后竟是藏著個道理的,若非用心追究,或許也就一帶而過了,這同是問診,這獲取信息的能力也不容小覷的呀。
再來想想,師父提出的這個上下游理論 ,道法自然,應之人體,果不其然。自然之理既人體之理,所言非虛。想起近來看的電視劇《天道》,其主人翁的處事思想深深震撼著我,其中兩句經典臺詞,寫來同大家共同思量:
“神就是道,道就是規律。規律如來,容不得你思議,按規律辦事的人就是神。”
“有道無術,術尚可求,有術無道,止于術。神既是道,道法自然,如來!”
細細思量處世處事之道,同七針思維思想治療疾病的道理,異曲同工。人活的就是一個思想,人是一根有思想的蘆葦!七針玩的就是思想,一個“活”字就是臨床運用永恒不變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