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大二的學生,就像許多年輕人一樣,我想追求個性,追求自我,追求不一樣的生活,追求我自己的夢,夢里沒有現實。
生活中,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你想著,自己開心就好。你覺得麻煩的事,不想做就不做,你覺得讓你不開心的人,不想理就過段時間再理,你想要去做的事,恨不得馬上就做。可是,在你開心了,快樂了,爽快了,之后,你有沒有想過,那些為你創造這些條件的人,也就是父母,他們有沒有開心,有沒有為自己的事隨心所欲過呢?
剛剛跟母親打過電話,老板因最近員工變動情緒不好,把情緒遷怒到了她的頭上。母親在那個小公司里做保潔兼煮飯的工作。今年公司有意擴大,招了一部分新人,可能是因為剛來公司,跟公司還有同事正處于一種磨合的狀態,公司里就有點糟遭的,。新員工就責怪我媽煮飯放太辣,情況反映到老板那,就變成了我媽的錯。可是他們為什么不想想,一個公司幾十個人,俗話說眾口難調,原同事已經習慣我媽煮菜的口味,更何況我媽為了遷就那幾個剛來的同事已經煮菜放淡了很多。看著我媽平靜抱怨的樣子,我真的好想跟她說,那就不管他們唄。可是我知道,在其位謀其政,她的工作本來就是這個,員工們有抱怨也是正常的。
掛了電話后,我覺得很心酸,也對前面的路感覺一片迷茫。我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很任性的人。小時候看到其他的小朋友有什么新奇的玩意都會讓爸媽買,也不會管爸媽是否負擔得起,所以在初中以前,在我的朋友當中,我可以說是最“潮流”的一個。后來懂點事了,雖然不再嚷嚷著讓父母買東西了,但是做事情卻總是以自己開心就好為標準做事。再后來,大學之后,雖然有所收斂,但是很多時候還是按照自己的心意做事,不管現實情況需要你怎樣。我一直以為那叫有自我,叫個性。后來,我覺得那就叫任性無知。
剛上大學那會兒,一切的新鮮感都在,被高中壓抑了三年的愿望得到了釋放,旅行、打扮、看劇,怎么舒服怎么來。隨之而來的是一大筆生活費。與此同時,隨著我上大學,爸媽離開家變成了打工一族。我在旅行的時候他們在努力地工作,我在逛街的時候他們在工作,我在看劇的時候他們仍然在工作。那時候覺得一切都理所當然。
我也曾暗暗發誓,想在大學好好學習,以后找個好工作,買個大房子,好好伺候爸媽。可是微弱的愿望打敗不了沉重的現實誘惑。我想,既然躲避不了誘惑,那我就幫父母分擔一點壓力好了。于是我變成了廉價的大學生勞動力,發單、服務員、開零食小店、舉牌、家教,我都做過,可是賺來的小錢很快就會花光,每次想要給父母買點東西發現用的還是父母的錢。
去年母親生日的那天,記錯了日子,忘了跟她打電話,后來有個同事私下跟我說,那天我媽看起來很失望(我原來在那家公司實習過),到了晚上她給我打了個電話,我很抱歉,跟媽媽道了歉。媽媽聽起來有些情緒低落,但很快就原諒了我,跟我炫耀起爸爸給她買的金戒指來,還高興的說,你爸說,等你以后工作了,再買個金項鏈給我。我說那是肯定的啊,以后肯定給你和爸買,以后好好孝順你們。她聽完后,很開心的笑了。我隱約從她的笑聲中聽出了驕傲。
從小一直帶著他們的期望長大,他們有過失望,也有過生氣,但是失望過后是更大的驚喜和期望,而隨著這些期望長大的是對我的關心和愛。我從來沒有當面對他們說過愛,僅有的一次是在高中的一次家長會上,我將愛寫在紙條上傳遞給了他們。
我已經過了20,父母也過了四十。說任性的資格他們已經沒有了,那么我還有多久的資格說任性呢?我想,在得知父母受委屈的那一刻,我就已經失去了任性的權利。
明天就是母親節,我只是突然想要寫下現在的想法,我想要記住一些東西,在我還年輕,父母尚在的時候明白,莫待‘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爸媽,我愛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