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就好!

“那是我小時候,常坐在父親肩頭......”

聽到別人唱這首歌,我忽然想起,自己有多少年沒有被父親牽過手了。

我的家庭比較特殊,我爸爸是被我太太養大的,后來娶了我媽媽,又添了我這么個小不點,對整個家庭來說是一件極為幸福的事情,而我作為家里年齡最小,輩分最低的孩子,肯定是最受寵的一個,掌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

記得小時候,沒有出門打工的說法,我們家的日子也不是很好,經濟并不寬裕,家里就靠父親的三畝地生活。可是我依稀記得,那個時候的我,每個下午都有一包1塊錢的鍋巴吃,貌似那個鍋巴叫“莊稼漢”鍋巴,一個綠色的包裝袋,那是我小時候印象最深的零食了。每次去買的時候,都是父親拉著我的手去商店買,那時候的道路是坑坑洼洼的泥濘路面,而我也是蹣跚學步時期,總是跟在父親后面高一腳低一腳的慢跑,也是那個時候,父親告訴我,走路要腳踏實地,不能拖著鞋走,那時候我的理解是父親小氣,害怕我把鞋磨壞了還要買新的。

在我三歲的時候,我們家又迎來一個新生命-----我的妹妹。農村里重男輕女的觀念比較重,但是我父親貌似沒有這樣的想法,對妹妹和我一視同仁,記得那是我在6歲的時候,妹妹三歲,我和妹妹玩,不下心將開水澆到妹妹的腿上,雖說是冬天穿的厚,可那是剛燒開的水,等媽媽將妹妹的棉褲脫下來的時候,妹妹的腿上已經有水泡了,當時我真的很害怕,我知道自己闖禍了,就躲在太太的炕頭,父親知道了,讓我下來出去,那可是冬天,我就光著腳站在馬路上,父親過來問我知不知道錯了,我說知道了,他就抱著我回家,邊走邊給我說,以后做事要穩重一點,不要毛毛躁躁的,女孩子舉止就要大方穩重,不要總是火急火燎的。我嘴里答應,心里卻想,干脆不要我了算了,把我趕出來,為什么還要叫回去。

我家里的情況一直都不怎么好,而有了妹妹以后,父親再沒有給我買過什么吃的,而我在9歲的時候,盛行一種零食---麻辣片,對于我們來說是人間美味,但是因為家庭經濟原因,我沒有零花錢,那天我看見父親把錢放在衣柜里,我心生歹意,等家人都走了,我就偷偷的拿了一張去買麻辣片,商店是一位老爺爺開的,他把我的錢拿上,給我一個麻辣片,說不找錢了,我就走了,后來老爺爺把錢給我父親,父親知道后,用捆莊稼的麻繩打我,我清楚的記得那是春天,我只穿了一條褲子,父親用繩打我之后告誡我,“你什么沒有都可以,但是不能沒有人品,手腳必須干凈,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你已經三年級了,難道還不懂這個道理嗎?”那是我長那么大,父親第一次打我,也是最后一次。那次我看見父親眼里也是有淚花的。

我今年24歲,在這24年,父親有時候是嚴父,給我說作為孩子應該有的家教,比如尊重長輩,愛護幼小。懂得謙讓,明白道理:有時候是老師,給我說寫作的用詞技巧,數學的運算形式:有時候是朋友,陪我玩游戲,教我下象棋,打麻將,他說女孩子多一點技能是不會有錯的:有時候甚至代替了母親的工作,我開始做飯的時候,所有的做飯技巧都是父親指點的。

我干過的工作也不少了,在每個地方,都會有人說,你的父親是干什么的,會教出你這么懂事的孩子,我說我的父親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他有農民的樸實,勤勞,踏實,他只是用自己的行為教會我做人的道理:為人處世的方式:以及智慧無法彌補的道德。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