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時候,班主任是個男神老師,英姿颯爽,聲音富有磁性,我們班幾乎所有的女生都是他的迷妹。有一次主題班會時,班級的一位學霸想象自己十年后會如何努力,成為行業內的精英。班主任看了看,隨口說了一路:那么拼干嘛,女孩子學的好,還不如嫁的好。一句話說完,男神的形象在我心中瞬間崩塌。
前段時間案例督導會上,在分享個典型的“樊勝美”案例時,我們一位老師表達了這樣的觀念,在中國很多落后的地方,生了大女兒,再去要兒子的,女兒的角色就是和父母一起來養兒子的。無力感襲來,我們在幫助這樣的女生不斷尋找自己的價值時,卻存在著這么深深的原生家庭的桎梏。
社會迅速發展到當下這個階段,但我們的文化依然默認著這種膚淺的性別認識。
停止對自己的歧視
刷微博看看“媽媽是超人”里的話題人物伊能靜,發了一篇對退休生活美好憧憬的微博。網友毫不留情的說她:你的晚年,卻是秦先生的正當年。伊怒懟網友,指出比直男癌更可怕的是直女癌。
我們有多少人不都存在著這樣的認知嘛。老妻少夫配就是坐等被被拋棄,找個小鮮肉早晚會淚奔。
被男權主義洗腦過的女性歧視女性,比直男癌歧視女性還可怕。
女性首先要做的,是停止對自己的歧視。
《歡樂頌》中小蚯蚓因不是處女之身被應勤拋棄,曲妖精替她出頭,非但沒有得到感激,還向曲發火,滿腦子想著應勤會不會原諒她。
事后,她依然為這個看不起自己的男人辯解,把自己不是處女說成是一個污點。這種思想比應勤的處女情結更可怕,是一種臣服于男權思想的自我認知。
令人心寒的是,深受毒害的女性會自覺地將男性對她們的要求變成她們對自己的要求。
女強人不該被否定
我們的社會對成功女性也并不寬容,男性的成功度與受歡迎度成正比,而對女性來說則成反比。很多身居高位的女性普遍過得艱難,無論在現實中還是在影視劇作品中他們都會描述成為女惡魔或是靠男人上位的交際花。
《歡樂頌》中的包太太在沒了解清楚安迪的身世時,就妄自猜測安迪和譚宗明的關系不一般,是魏國強的小三,還對安迪隱私一再窺探。直到了解真相后才正視她的能力。
優秀的女性被別人質疑,也自我懷疑。在大學,拿各種獎學金,考研成功的女生比例更大。但在求職時候女性只有在認為自己100%符合條件時才會公開申請職位,但男性只要覺得60%條件符合就會申請。
屠呦呦女士作為中國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女性,她的獲獎致辭幾乎要把自己的成就說沒了,非常謙卑。
Facebook 二當家桑德伯格被評為最影響力女性的時候,朋友們都會向她道賀。她總是很窘迫地說:“那個排行榜很無稽。”
就連如此成功的女性也如此心虛,感覺自己沒那么好,很多女性都會本能的低估自己。
很多生過孩子的女人,最大的難處就是平衡工作和生活。也有很多媽媽會選擇為孩子放棄工作,做全職太太。她們會說孩子是家庭的重心,自己的發展可以暫時放在一邊;掙錢的事,男人做的自己好。
布蘭迪斯大學的教授對“工作-生活平衡”做了一次綜合研究,發現擔當多個角色的女人焦慮更少,其心理也更健康。職業女性可以收獲更多成果,包括更穩定的經濟與婚姻狀況,更健康的身體,她們對生活的滿意度也會提高。
拒絕寄生關系
《歡樂頌》里最揪心的人物應該就是樊大姐了,從第一季到第二季,她的奇葩家庭糾纏不休,沒完沒了,像個吸血鬼一樣吞噬著樊勝美。
這個原始家庭的痛,看起來就像一個巨大的無底洞。一直在重復的場景就是,門外要債的人敲門敲得山響,媽媽在電話里苦苦哀求、悲慟指責:“你快打錢回來,你怎么能這么心狠……”
媽媽和樊勝美的互動,也始終如一:“錢已經都給了你哥哥了,我和你爸一分錢都沒有了,你再不打錢,我們就只能餓死了……”
可是近期的劇情讓人反感,樊勝美變成了像她媽媽一樣的人,只是她選擇寄生的對象是王柏川。兩人不像戀愛,只看到樊大姐一直拿著鞭子追打著王柏川,房子車子錢好生活。她把全部的希望和壓力都轉嫁到了王柏川身上。我想這樣的關系早晚也會崩塌。
她需要的成長依然應該指向自己,和原生家庭保持清晰的界限,讓自己不斷強大,和愛人旗鼓相當,自己給自己足夠的安全感。
愛真實的自我
整個《歡樂頌》里最歡喜的還是曲妖精。她古靈精怪,又真實仗義。
趙啟平愛曲筱綃,就像劇中旁白說的,這世界上并不是每個人都能面對真實的自我,曲坦蕩無遮掩的狀態,恰恰就是趙啟平不敢宣之于口,但又真實存在的內心。
顏值高、富二代,有趣仗義,還比誰都努力。曲筱綃知道自己能做到哪里,明白自己想要什么,自我存在感極強,懂得凡事依賴自己最靠譜,不需要借助父親的力量也能獨當一面。
即使如她所說迷戀男色,當她工作忙的時候,還是能夠抵制“男色”誘惑,讓趙醫生獨守閨房。
盡管她尖酸刻薄又“沒文化”,但她真實不做作,坦蕩不虛偽,活得如此通透,這樣輕松灑落的狀態,哪個女人不羨慕呢。
關于《歡樂頌》,網上流行的一句話是,每個女人都想活得像安迪和曲筱綃,然而你只是邱瑩瑩學著關雎爾奮斗幾年,變成個樊勝美。但我想說,我們不需要像誰,每個女人都可以活出最好的自己,即使工作普通,嫁得普通,依然可以不卑不亢,自由灑脫,發自內心的喜歡自己,認同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