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一個數學老師,我教過各種各樣的學生,
同樣是一個運算量巨大的數學題,有的孩子百折不撓,不求出正確答案決不放棄?。有的孩子卻全無斗志,非常佛系?。
可是,這些佛系寶寶們,玩起游戲來卻可能斗志昂揚,為了升級打怪?廢寢忘食。這大概就是“熱愛”的力量,“興趣”的魔力吧?。
可是,為什么這些年齡相當的孩子們,興趣點卻如此不同??是什么樣的力量驅動著他們做出了不同的選擇??
關于如何才能讓孩子“懂事兒”,好好學習,一直有兩個截然相反的觀點?:
一、舍得讓孩子吃苦?。
二,讓孩子體驗到學習的快樂?。
到底哪一個才是正確的呢???或者,是不是都有自己的道理呢?
上個周末,我作為監考員,體驗了一把“成人高考”?。
我也算得上是個資深監考員了?。也見識過了形形色色的考生?。
高考生風華正茂,意氣風發?,渾身都有一種新鮮陽光的氣質?。
考編的考生衣冠楚楚,躊躇滿志,化的妝往往讓親媽難以辨認?。
這些成人高考生,大多數卻落魄沉黯,帶著被生活摧殘過的?滄桑。
成人高考只考?三門課。第一場是語文。考完后我們這些監考老師對他們深感?敬佩。
沒有人在考場上睡覺,所有人都在盡力地思考,認真地寫?。讓我們不由感慨,那些在考試的時候睡覺的孩子們,真該經歷一下生活的艱辛,懂得學習機會?應該珍惜。
?第二場考數學。還是這些人,卻沒有了考語文的那股執著?精神。
開考十分鐘,就?想要交卷了。十五分鐘開始,已經有?好多人趴在桌上。
?為什么會這樣呢?從一個數學老師的角度來看,這些試題容易到不值一看。我可以負責任地說,隨便一個還在學習的高中生,只需要半個小時就能做個差不多滿分?。
可是,考生們幾乎都不會,整個考場只有一兩個學生?在做題。
這可是真真實實經歷過了生活的苦難,感受過人情冷暖的人啊?。面對超出了他們能力的東西,并沒有在苦難中奮發、崛起?。
其實,學習這件事,和我們生活中的很多事?差不多。人天生是懶惰的,要克服惰性,都需要“動力”?。
而這個動力有i兩種。一種叫“內驅力”,一種叫“外驅力”?。
生活的苦難,父母師長的督促,這些都是外驅力?。?所謂“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就是外驅力的作用。可是外驅力?能起到的作用畢竟是有限,如果這孩子本人意志不夠強大,就像少年閏土,一個鮮活的少年,卻在貧困的壓迫下成為一個麻木的中年人。
真正能讓一個人成功,強大的,是“內驅力”?。它是調動一個人不斷學習和探索的動力?。
那么,作為父母,作為老師,我們應該怎樣做,才能幫助孩子喚醒他們的“內驅力”?呢?
推薦大家讀一本書《喚醒孩子的內驅力》?。
這本書的作者是北大才女?梅拾瓔老師。她女兒在2018年從北京四中考入北京大學。
梅老師以自己培養孩子成才的經驗,融合對多種教育理論的實踐,對于如何喚醒孩子的內驅力,做出了六個方面的總結?(內容很多很豐富,為避免篇幅過長,也避免過度劇透,我只列一個大綱):
一、做一個有充分準備的父母?。
1、不斷學習,不斷成長,做個好榜樣?;
2、接納孩子,無條件的愛孩子?;
3、不過度焦慮,相信孩子?。
二、學會贊美孩子的藝術?。
1、及時贊美,好不延遲,讓孩子感覺被“悅納?”?;
2、向周圍的人夸獎孩子,讓孩子在贊美聲中越來越好?;
3、表揚要具體?;
4、適當看不見,給孩子成長的空間?;
5、不過度關注,過頻表揚?。
三、包容孩子,允許孩子走一段彎路?。
四、走進大自然,讓大自然陶冶孩子的心靈,培養孩子的美感,打開孩子的想象力。
五、?閱讀是孩子終身學習的基礎。
六,體育?讓孩子自律且自由。
這本書我收到已經有快兩周了。這幾天幾乎占據了我所有的課余時間。
作為一個老師,我一邊讀一邊反思自己對待學生的方式,哪些地方應該改變?。
作為一個母親,我一邊讀一邊回憶,孩子在我這個母親這里,曾經得到過?怎樣的愛,又受過什么樣的委屈。
母親與教師,其實都是教育者,作為一個教育者,應該怎么做,才能保護孩子向上的天性,喚醒孩子靈魂中的強大力量——內驅力??
梅老師這本書,讓我有時候會心,有時候慚愧。
好在一切都不晚,哪怕孩子已經走出了媽媽的視線,母親還要繼續面對生活的挑戰,母親還是母親,側重點卻不斷?在調整。
哪怕在講臺上站了二十多年,我們卻不能一直重復自己,每一堂課都在不斷增加新的內容。
《喚醒孩子的內驅力》這本書,讓每一位教育者開卷有益,各取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