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和足球是中國的硬傷
? ? ? 我自感是看透皇帝新裝的小男孩,這次把中國農業現狀和足球相比較,我想遭來不斷的嘲諷和無盡的謾罵只是多少的問題,但是“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我半夜爬起來,通過自己多年來的扶貧實例來記述一下,我為什么像不看中國足球一樣不看好中國目前狀態下的農業,是因為我見到的太多了,一個人只所以不成功是因為失敗的次數太少了,我也希望我是錯的,我也希望農業發展的越來越好,我更希望農民的生活越來越好。
? ? 可是這幾年跟著新疆的林果會、農果會等政府出資上千萬的各種展會一路走來,反而澆滅了我對新疆農業的一線希望。
莫說新疆如此,其實國內的大佬從事農業也未必有什么效果。 皆知長白山出好水,恒大冰泉一路凱歌進入數十億資金投入,想打造中國好水,無奈卻鎩羽而歸;恒大許家印又請來飯冰冰代言糧油項目,居然也敗下陣來;王健林2014年投資10億元做土豬養殖和茶葉項目也功虧一簣;丁磊養豬項目也是雷聲大雨聲下;說失敗品牌案例當然是相對于成功品牌而已,而中國似乎目前難以有成功的水果品牌,百果園聲名顯赫,難道一個個倒閉的店鋪不是失敗的最好證明嗎?一個出名的紅棗品牌只是沒有人較真的過問而已,實際了解一下再爆爆內幕,頃刻之間能讓他灰飛煙滅。
大致分析一下,農業似乎遇到了如下的問題:
1、沒有專業的技術人才
中國出現過會計熱、計算機熱、法律熱,醫學熱、文藝熱,可是卻從來沒有出現過農業熱,導致多年人農業技術人員匱乏且青黃不接,農業技術無明顯進步,外國的農民其實是專業技術人才,而中國的農民還是幾千年來的農民。別一張嘴就是袁隆平之類,不到10%左右的專業人才就是沒有人才。
2、農業產業鏈長
孤木不成林,農業產業化需要很多步驟,而中國現如今的農業仍然是非常傳統的小農經濟,沒有與之配套之產業鏈條作為帶動,固難以發展壯大;
3、農業沒有標準
質量體系、檢測體系、追溯體系均不健全,各自為政導致產品沒有標準化,也就沒有市場的競爭力,日本的蘋果是按照個來銷售,而我們是幾公斤的箱子來銷售。
4、外部同類產品沖擊
新疆的核桃、巴旦木固然優質,實則歐美大規模種植的科技農業其實占據了國內的半壁江山,價格遠遠低于新疆的價格,導致牢牢占據市場定價權和主動權。
5、內部電商沖擊
前幾天一個朋友講在某寶上銷售的西州蜜兩個瓜只有壹元錢的盈利,但是某寶居然比他還便宜兩元錢,朋友信誓旦旦的講,肯定某寶賣的賠錢,為了流量有些人賠錢的銷售,我們如何陪著玩?導致全線產品跟著不掙錢銷售。所以說淘寶是九死一生,而京東是2017年左右才剛剛盈利。
6、投資周期長
王守義十三香告訴兒子“掙習慣了快錢,慢錢就沒有人愿意掙了”而那些大佬也好,投資人也好,都想快速掙錢,但是自然規律就是“桃三杏四李五年,要吃核桃等十年”現在固然通過技術會提前,但一般情況下3年內是見不到效益的,所以投資周期過長,很多人不愿意去堅持,從而導致失敗。
7、同質化產品多
我們早已經看慣了某一個農產品今年價格高,明年價格肯定低的怪圈,原因就是農產品的同質化嚴重和品牌化缺失,跟風種植現象太嚴重;據不完全統計85%以上的農產品電商平臺都是虧損狀態,鮮有盈利者,多數都是為了流量為了融資而苦苦強撐。
8、消費者只問價格而不比價值
消費者是盲目的,多數消費者只比價格而少問價值,只選擇優質產品的客戶少之甚少,所以導致好貨貴貨總是被以次充好者打的潰不成軍。三年來幫助農民銷售農產品的往事歷歷在目又叫人過目難忘。
9、普遍性原則下的農產品企業總數劣勢
看一個行業是否有發展,要看大多數從業者的生存狀態,建筑業、金融業多數都是盈利的,而反觀農業我起碼在新疆沒有發現幾家是盈利的,這也可以從另一個方面說明農業并非暴利行業,只是良心情懷企業。就像從包裝企業那里看包裝的印刷量就能確定生產制造業是否遇到危機一樣,農業多數不盈利可以側面說明農業不是很賺錢的行業。
10、難以形成品牌
農業的標準化、規模化、品牌化是一個非常難的事情,達不到難以盈利,其實達到了也會出現很多問題,比如新疆很多情況下把“巴楚瓜”、“伽師瓜”、“西州蜜”等瓜的品牌和口碑打出去后,后續沒有瓜后,其他地方的瓜就借著新疆打開的市場坐收漁利,替人做嫁衣的事情,新疆人吃虧太多了。
? ? 根據多年來的調研和摸底,其實農產品企業還最少有5個問題,但是由于時間關系和我寫作只寫10點的原因,今天暫且寫到這里,一個人沒有成功,是因為失敗的次數太少了,奉勸要開水果店的朋友慎之又慎,因為失敗后再起來,很多時候很多人是不會給你機會的,中國企業的創業成功率不足10%,不足2.9年;而農業企業的創業成功率不到6%,不足2年;所以其行且珍惜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烏蘭樹川
? ? ? ? ? ? ? ? ? ? ? ? ? ? ? ? ? ? ? ? ?
2018年07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