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認為自殺是自私的舉動,因為覺得那些人不在乎身邊在世的人,但我可以告訴你,當一個人走到那個位置上時,他們是真心的認為,自己的離開,會讓身邊的人過得更好,這是一個精神上的疾病,不是自私,這就是真相。”
這是“小龍女”吳卓林發在臉書上的文字,昨日,吳卓林被曝因自殺入院。難以想象這個18歲的少女,承受了怎樣的壓力和世俗眼光的重量。難以想象,多少內心的掙扎,讓她覺得自己的離開是對自己和他人的解脫。
暫先不論成龍和吳綺莉的情感糾葛,因為錯誤的事實已經發生。但是孩子是無辜的,一個從出生起就背負“私生女”和巨量媒體關注的女孩,其實她內心真正渴望的,無非是爸爸媽媽的愛和家庭的溫暖。
單親家庭心理問題發生率高。
“小龍女”應該立即接受心理治療乃至心理干預,而當我們把眼光放開,會發現單親家庭引起的心理問題廣泛而深刻地存在著。
2000年后,我國大陸的離婚率將以每年200萬對的速度遞增。單親家庭的子女在學校中所占比率也是不斷上升。大連醫科大學張志群和郭蘭婷教授曾對1 393名中學生進行調查發現,單父及單母家庭子女都較少地體驗到其單親父親及母親的情感溫暖和理解,而且單親尤其是父母離異的學生比雙親學生有較多的抑郁癥狀,且離異家庭中45.51%的子女有不同程度的自殺傾向,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孤僻,抑郁,自我評價過低都是單親家庭孩子容易出現的問題。我小學同班有位很帥氣的男 生,成績也很優秀,但是他一直很自卑,不愛和我們說話、玩耍。因為都愛踢足球我們漸漸熟絡了起來,他鼓足勇氣向我敞開心扉:原來他一直以為是自己的原因導致了父母的離婚。就像“小龍女”一樣,把大人之間的矛盾認為是自己造成的。
單親家庭的孩子還容易產生一種“習得性無助”。所謂“習得性無助”是指人在遭受不可控制的消極事件或受到無法逃避的懲罰后表現出來的迅速放棄、停止反應的行為現象。這種習得性無助現象如果發生在單親家庭的孩子身上,就會更為可怕!
但也有很多單親家庭的孩子心理調適能力很強。
雖然單親家庭的孩子容易產生心理問題,但是他們普遍早熟,有的孩子雖然也會有自卑抑郁,但是他們的心理調適能力很強,比一般人的心理都要強大。
既然能習得性無助,也就能習得性樂觀。習得性無助者多從消極的方面來看待事物,他們看到的往往是“杯子空了一半了”,但是習得性樂觀者感受到的是“有一半是滿的”。
單親家庭成才的例子也很多,最廣為人知的是周杰倫、霍尊、薛之謙。周杰倫曾經也是一個沉默寡言的男孩,是媽媽和外婆的愛,彌補了他缺失的那一份溫暖。他在音樂里找到了樂趣和自信,創造了屬于自己的樂壇神話。
霍尊和"小龍女"的境遇更加類似,同樣有個明星父親,同樣由單親媽媽撫養長大。但是他沒有走向孤僻和壓抑,而是積極努力的學習,同樣在音樂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薛之謙的遭遇則更加不幸,年幼喪母,父親和奶奶含辛茹苦將他撫養長大。這個倔強的男孩始終不信命,勇敢地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他讓我想起李陽一句名言:“我讓自己享受走向成長、成熟和成功的每個痛苦過程”。類似的例子還有吳莫愁,他們沒有陷入悲觀自卑的情緒當中,而是努力使得自己變得強大!
就像《風雨哈佛路》那個從貧民窟走向哈佛的女主說的那樣:我知道有個更好的世界。我告訴自己,我也能去那個世界。
我們應該怎樣幫助這些單親家庭的孩子?
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單親家庭的孩子完全可以走出陰影,甚至可以做得更棒。通常我們對他們的幫助,無非就是捐捐款,鼓勵他們好好學習。這些當然是必要的,但是對于他們,也許最需要的還是愛和傾聽。
不論周杰倫還是霍尊,他們的媽媽都給了他們更多的溫暖,他們的爸爸也沒有完全棄他們不聞不問。薛之謙的父親更是給了薛之謙一個父親能做的一切。家庭因素是影響單親孩子心理的最重要的一環,所以懇請這些父母,多陪陪孩子,多聽聽他們的煩惱。有時,你的一句鼓勵,抵得上無數的解藥。
而我們這些單親家庭孩子的老師,同學,朋友,也應該多給他們一些傾聽,一些鼓勵,一些引導。當這些孩子對我們傾訴時,是把他們內心最柔軟的地方露出來給我們看,我們可以多一些耐心,多一些微笑,幫他一起找找苦悶的原因,想想辦法。有時我們不經意的一個小小的善舉,就能改變這個世界。
“我不能讓我的媽媽為我再受這么多苦!”這是周杰倫你進演藝圈時,對媒體說過的一句話。這也是他一直的奮斗目標。薛之謙,霍尊,吳莫愁等等都有過類似的表達,他們就是很多單親家庭孩子最好的榜樣,他們把生活加給自己的不幸變成了自己的目標,把生活的壓力化成了無盡的動力。很多心理問題我們無法回避,但如果你能轉化,它們就會成為了你生命豐沛的養料!
所以對于許許多多的“小龍女”,請你們相信,確實有一個更好的世界,千萬不要放棄自己的生命!加油,你值得一個更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