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的姐妹或者其他社區里的人過來問我擺地攤需要注意的事項,以及怎么拿貨。于是,我決定把自己從21歲到25歲從擺攤到擁有自己品牌的經驗繼續分享出來,以便更多的人可以閱讀。
需要申明的是:我不是創業路上的成功者,更不是佼佼者,我只是一個爬在半道上的前進者,歡迎大家對我的觀點與見解進行補充。
? ? 1
? ? 什么樣子的人適合擺地攤
可能大家會覺得這個問題可笑。什么樣子的人適合擺地攤?只要不傻,不就都可以嗎?答案是:NO。擺地攤幾大要訣之一就是擺地攤的人,那什么樣子的人適合擺地攤呢?(我這里說的是全職,以地攤為生,兼職的可以不看。)
首先,臉皮要厚的人。 俗話說:“臉皮厚吃塊肉,臉皮薄吃不到。”當我決定擺地攤的那一刻我就放下了所謂的面子。李嘉誠說:當你放下面子賺錢的時候,說明你已經懂事了。當你用錢賺回面子的時候,說明你已經成功了。當你用面子可以賺錢的時候,說明你已經是人物了。當你還停留在那里喝酒、吹牛,啥也不懂還裝懂,只愛所謂的面子的時候,說明你這輩子也就那逼樣了。
當我放下面子去掙錢的時候,當我在人再多的場合用耳麥喊,叫賣著產品時,我徹底做到了——一切向錢看。給大家舉個例子就知道了。
2015年的時候我帶了兩個徒弟:王兄和他舅費兄。一般人我不帶他,臉皮薄,做事有始無終的人就像扶不起來的阿斗,沒必要浪費精力和時間。而我之所以帶王兄,不僅因為我們是同鄉,更多的是因為他是個言辭方面比較伶俐的人。而王兄把他的舅舅費兄一起帶來了。
我私底下跟王兄說:“通過談話我發現你舅舅是個不善言辭而且性格偏內向的人。你不如給他找份工作,肯定比他擺攤掙得多。”王兄說:“你先讓我舅試試,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才知道。”再溜騾子還是騾子啊我無奈只能帶帶王兄的舅舅。
事實也正如我所料,王兄一上午可以做400的地方,過一段時間他舅去一上午只能做四五十。帶了他們一段時間,后來王兄他舅費兄去上班了。
但凡放下面子去吆喝的人生意一般不會差到哪里去。用我弟說我的話:“我姐這個鳥人,誰從她攤前走過不買東西都不好離開。 ”當然這有夸張的成分,從我攤前路過的,我的成交率達85%,我的理想是90%以上。如果你臉皮薄,張不開口,那么你就不適合擺地攤。
第二:膽子要大。上一篇我說了我第一次擺地攤的時候被一個把腳踩在我攤上的老頭嚇壞了。那個老頭讓我滾蛋,我就乖乖的滾蛋了。“富貴險中求”,這是個撐死膽大的,餓死的小的社會。對待同行、或者市場管理員、城管時膽子一定要大。只要合情合理,你憑什么讓我滾蛋?別人都沒滾我為什么要滾?
第三:要勤快。“天道酬勤,商道酬信”,如果你想一覺睡到自然醒,你想在六點以后再起床,那么你不適合擺攤。夏天四點鐘天就開始亮了,你一覺睡到六點鐘,好的攤位早被別人占去了。起床早的客戶早就買完東西回家了,產品賣給你大爺,你大爺還不一定給你錢。
第四:毅力。馬拉松長跑那些一開始就用全力奔跑的人跑到半路就會沒有了剛開始的體力,他不得不放緩腳步。而跑到終點的往往是那些一直在做勻速運動的人,他們知道終點很漫長,所以保存著體力,慢慢的跑著,一個個超越。擺攤也是一樣,有的人三分鐘熱度,拿了貨前幾天就和打了雞血似的,幾天后不是起床晚了,就是“今天在家睡覺吧,明天再賣。”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如果你沒有毅力,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那么你就不適合擺地攤,更不適合創業。所有地攤做的好的人都是雨一停就立馬出去賣貨的人。
? ? 2
? ? 擺地攤賣什么產品?
經常有人問我:“**你好,我看了你的帖子很受啟發,也想擺地攤。請問我賣什么產品好呢?”這就像你問一個理財師:“你看我適合買那支基金”“你覺得現在買那支股票比較好”。一句話就可以噎死理財師。同樣,你問我什么產品好賣,我真的不敢亂說。但我還是會用我懂得來解答大家的提問。
什么產品好賣?這個要看區域、看季節、看人流量、看附近流動人的年齡。這和買基金一樣,首先你要分析。你住的地方是農村還是市區?你要做早市還是夜市?你要擺的地方是菜市場多還是廠門口?你要擺的地方是大媽大嬸大伯老大爺多,還是小年輕多?
分析完了以后就是產品了。產品的選擇,如果你不是做吃的生意,那么你就要選擇可以重復消費的。比如,你是個賣刀的,一把刀人家要用好幾年甚至十幾年。你天天呆在那個市場生意肯定是冷冷清清。重復的產品人家買了還要買,持續的購買可以給你創造持續性的收益。
其次,性價比高的。你要明白,買地攤貨的人都是圖便宜的人。除非你賣的產品針對小年輕,不然的話,尤其是菜市場居家過日子的人(包括我),這些人都是人精。這些人買東西會在心里對比很不劃算,是不是價格不貴而且東西實惠,物美價廉,簡單說就是——價值大于價格。
第三:利潤。做生意為了什么?跟我讀——錢(qian第二聲),為了毛爺爺嘛。不為了毛爺爺我大清早爬起來賣貨,我腦袋有病?還是有自虐癥?
利潤是相對的。第一種情況:利潤高產品跑不起來量;第二種情況:量跑的多,但利潤很低。這也需要分析,看你是適合做利潤大銷量少的,還是利潤小銷量多的。根據你自身的條件,以及你可以用的工具而決定。當然我現在做的都是少而精的東西。本錢小、利潤大、跑的快。
第四:售后簡單的。這一條適合新手,老手自動忽略。新手擺地攤往往是經驗不足,本錢不多。跟老江湖比起來,選擇產品一定要現在售后簡單的。很多新手剛開始做的時候是賣服裝,男裝或者女裝一樣拿一點,或者只拿一個性別的某幾款服裝。等到換季是才發現自己掙得錢都在貨里。而貨又不能隨時的變成錢。不能變成錢的貨都是垃圾貨。而且賣服裝,如果是女裝款式一定要多,顏色要多(男裝比較簡單)。所以新手選產品時一定要選擇相對簡單并且不容易壓貨的產品。不要辛辛苦苦掙得錢都壓在了貨里。
? ? ? 3
? ? ? 拿貨時注意事項。
? 拿貨分為兩種:網上拿貨和批發市場拿貨。
網上拿貨的話要看你拿的是什么產品。衣服的話你要注意尺碼、款式。本人第一年做生意時在網上拿過一批貨(當然我現在不做服裝了),遇見了個黑心的商家,發的衣服都是一個尺碼,這就不說了,就三個顏色。所以在做有尺寸、顏色、樣式的產品時一定要選有信譽的商家。這就需要大家多想了。看穿不說穿,我不會再詳細的解釋下去了。如果拿的食品啊,或者其他有保質期的產品要提前跟廠家說好:會不會臨近過期的?有沒有發霉的?如果有怎么辦?并保留聊天記錄。網上拿貨還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會少發。
線下拿貨。線下拿貨需要多跑。俗話說:“貨比三家不吃虧”。拿貨不要和買白菜一樣:“好,給我來二斤白菜。”一批貨拿下來一個東西便宜一塊錢,你都可能多花1000塊。而像我這樣銷量大的老江湖,一個東西便宜1毛錢我一個月都能省2000+。毛毛雨也是雨,下的大了,也會讓你全身濕透。多跑幾家問價格。
第二:準備一個麻袋,拿在手里。狐假虎威的故事大家上小學時肯定讀過、聽過。拿著一個麻袋,老板一看你就是來批貨的,而不是零售客戶,那么在開價的時候他自然不敢亂來,怕一開口嚇跑你。
第三:當我們通過分析決定做什么產品的時候就需要拿貨。而拿貨也是有技巧的。我帶著嫂子去批發市場(她想買點東西,還把兩個孩子帶著了)老板一看她就是零售客戶。她看中了直接問:“老板這個怎么賣的?”“180”我忙著說:“老板這個怎么批的?”老板看了我背著的做生意的包,再看我手里拿的東西,報了批發價。拿貨的時候一定不要說“怎么賣的?”而是說“怎么批的。”這樣老板就不會瞎報價怕嚇跑你了。
今天分享到這覺得對你有幫助的小伙伴可以點個贊讓我有寫三、四、五、六的動力
? ? 【夏目若安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