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和“育”是兩個概念。教,教授的是知識;育,培養的是文化。
“學”和“習”也是兩個概念,學是學知識,習是想象力的體現。
對于中國的教育,要一分為二地看待:“教”非常好,“育”一般,“教”大于“育”。在“教”上,放眼世界,中國成績中下等的學生,到歐美都是成績最好的學生,但卻未必是競爭力最強的學生。我們說中國教育出了問題,就是在“育”上出了問題。
今天看到這段話,發人思考。“教育”“學習”,也是我目前所關注焦慮的。從我自己來說,之前20年的教育,學習的知識來說,基本清零,沒有再學著用著,都已經丟了,比如英語、生物專業知識、上課的基本理念規范、更不要說害怕的數學。仔細搜尋,我記得的只有零星的生物專業知識、感興趣的語文、需要育兒的英語,沒有興趣沒有需要的都如水沖過,已經了無痕跡。
但是文化沉淀的底蘊還是在的,在臉上和身體姿勢上我知道有明顯的痕跡。書生的酸味在做事上還是表現十足,做事情一板一眼,一定努力做到位,生怕沒做好,努力完善細節,工作坐下來不敢半分偷懶。拿著自己家公司的工資,我還是會覺的“呀!一天就過了,沒干啥事,就得給我發不少的工資。”
但是我也明顯感覺自己身上有個圈,束縛自己。有很多的“規范應該”在束縛自己,放不開,所以總是客氣的說謝謝,生怕麻煩人,總想自己價值不夠,努力提升自己的價值。在人群中盡力隱藏自己,但是又想通過自己的樣子、價值增加存在感。怕別人太熱情、又怕別人太冷淡。
現在對于孩子的教育,嚴了怕壓抑,松了怕散漫,學的少有焦慮,學得多怕形成框架束縛思維,哈哈,糾結的媽。
但是今天教,教授的是知識;育,培養的是文化。還是給了我啟發,我要給孩子提供的是文化的滋養。如何做到呢?書本、生活、旅行三方面。
“言傳身教,”示范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勤學
“志存高遠,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心態習慣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