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圓壺,真是愛不釋手!

紫砂光貨器以茶壺器型為代表,是宜興紫砂茗壺中三大造型體系中的一種,和花貨(塑器)、筋瓤貨(筋紋器)并存于世,相互輝映,已經伴隨著紫砂壺的誕生流傳了好幾個世紀。它以幾何形體為主,根據球形、筒形、立方體、長方體及其他幾何形變化而來,是茗壺造型藝術中最具代表性、品種最多、范圍最廣、形制最豐富、影響極大的門類之一。紫砂光貨器包括紫砂光貨素器和紫砂光貨飾器兩大類型。

紫砂光貨素器的顯著特征是素面無飾。這類作品非常講究形側面的線條和形體組合,以及身筒和嘴、把、蓋的等附件的協調統一,它除了采用一些線型裝飾外,全靠簡潔的形態來表達作品自身的生命力,很見功力。如掇球、仿古、石瓢等都是傳統紫砂光貨的代表作。

這種表現形式雖歷經歲月仍熠熠生輝,也最能體現紫砂本質的簡樸無華,素凈端莊,潔凈深沉,也是中華民族傳統精神的一種承襲,一種審美觀念的光大,是紫砂本質的正宗祖法與精神所在。

紫砂光貨素器的造型,在沒有達到藝術化程度之前是原始的、一般的、日用的普通陶瓷品種之一,談不上個性,也談不上裸胎藝術美。只有在達到藝術化程度之后,才以其絕佳的實用功能,簡練的幾何形體造型,高度的藝術價值成為人們賞玩、收藏的藝術珍品,才談得上藝術美。

這樣的美是紫砂光貨素器的最高準則。它用自己獨有的語言,采用反映紫砂真實面貌的質樸材質,從簡潔的形式來表達思想,表達美感,表達作者的個性和見地,把作者的情感注入到形體之中,以體現作者的藝術修為。

光貨素器的藝術美,是紫砂陶藝中自然、古樸、典雅、清淡風格的定格。它雖屬無釉陶,卻又不同于新石器時代的紅陶、夾沙陶、黑陶和灰陶。它產生一種豐富的表層肌里,如砂般的顆粒特征,并在精致加工后達到粗中有細、拙中有巧、砂而不澀、光而不亮、粗而不糙、細而不膩的獨特效果。

供春的精巧,大彬的渾樸,鳴遠的精致,彭年的端重,大亨的大度,壽珍的純正,景舟的靈秀,無不在線與線、線與面之間形成起伏節奏,就像高山流水—樣有韻律。造型的簡練概括、用線的果斷流暢、材質的古樸素淡,使人愉悅、賞目、驚嘆,成為紫砂光貨素器裸胎藝術的典范之作。

明末清初,社會風尚趨向奢華,紫砂光貨素器也逐漸為紫砂光貨飾器所替代,紫砂光貨飾器風行一時。紫砂光貨飾器裝飾藝術,有塑、貼、雕、鏤、琢、鑲等等形式。

諸如此類的光貨飾器的工藝技法種類繁多,復雜精巧,代代傳承,使得紫砂光貨飾器經久不衰。至清初,宮廷彩繪、泥繪、描金、縷空、上漆、掛釉、堆貼等形式風行于上流社會,民間也受此影響而逐步推崇。至陳鳴遠時,開創以刻為主要形式的光貨陶刻藝術。雖陳鳴遠以花貨塑器聞名于世,但對于光貨陶刻藝術的歷史功績不可抹殺。至清嘉道年間,由楊彭年為代表的光貨陶刻藝術唯此時獨盛,并且由于陳曼生、瞿應紹、朱石梅等文人參與而成為紫砂藝術化主流,鐫刻壺銘,刻飾繪畫,銘畫兼具,獨領風騷。

歸根到底,紫砂光貨的美就美在古典大方,樸實無華;美就美在自然素淡,原始雅致;美就美在實用把玩,簡潔明了……或粗樸、或精致、或端重、或雋永、或靈秀、或精巧.......

若愿與我成為朋友,可加私人 微信:zisha112? 在朋友圈分享我的紫砂生活,以及紫砂知識,偶爾也會分享好壺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