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很不幸沒控制住體內的洪荒之力和老媽干了一架。
到了這個年紀父母大概都會“嘮叨”我們吧。沒有工作的時候嘮叨你不上進,有了工作嘮叨你不找對象。
1)
我是2014年7月中旬畢業的,在母親威逼沒有利誘的情況下,7月底我順利的在縣醫院參加工作。并于次年幸運擠入本科最后一批編制行列,從此過上了朝九晚五,日復一日的護理工作。
每每提及此事都要感謝母親當年的英明神武,砸鍋賣鐵的要送我去讀每年光學費13200的醫學院。
到今天,我已經工作三年了,這三年我從毛手毛腳的鄉村姑娘出落成一個躡手躡腳的單身天使。
畢業那年我年歲25,我記得剛剛上班那會因為氨基酸的玻璃套太大以及我的粗心,在掛液體的時候那瓶氨基酸在我轉身的那一剎那摔得粉碎,雖然病人家屬沒有責怪我,雖然沒有耽誤病人的治療。我整整哭了有一個多小時,我滿身的自責以及責備和恐慌。有種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的重責,我責備自己這點小事干不好還能做好什么。
到今天,我都可以大言不慚毫不吝嗇的贊美自己的蛻變。卻在工作中變得膽小怕事,第一次覺得張樂這個名字的寶貴,生怕出院病人過期簽的醫囑涉及到我,生怕為不住院病人做一切操作涉及到我。我是做呢還是做呢,畢竟我這么膽小如鼠,窮困潦倒,樗櫟庸材。
2)
工作穩定之后,找對象成為了七大姑八大姨的永恒話題,更成為我和母親隨時大戰的唯一導火線。畢業了都沒說談,說是工作穩定了再談,現在工作穩定三年了,情路坎坷,好想說你家閨女現在連個認識的雄性朋友都沒有。
因為嫁不出去我的家庭地位都是岌岌可危,低到塵埃里的。
有次看電視不小心壓住了遙控器,老媽一把把我掀開,我說遙控器重要還是我重要。我媽是斬金截鐵的說,遙控器重要的。
我永遠是家里那個錯誤的人,坐著不對,干活不對,還嘴不對,沒有對象不對,嫁不出去不對,我就是樂不對。
就連刷微博都是喪心病狂的,英國倫敦大學研究發現,與有伴侶的人相比,單身的人患老癡的風險更高。安德魯·索默萊德及小組成員對80萬名65歲以上老人的數據分析后發現,單身和喪偶的人患老癡風險分別增加42%、20%。社交對大腦有刺激作用,可減少老癡風險。建議增加社會交往,多與他人交流。
我想說的是都知道為人父母者不易,其實做子女的也不容易。特別是在這催婚的年紀時候,不找對象不結婚,在父母眼里就是犯罪,欺君之罪。然而,兒子要找的媳婦又得符合他們兒媳的標準。女兒要嫁的人又牽腸掛肚。
子女的精力是有限的,既要為事業打拼,攢足成家立業的資本,又要顧及父母眼饞其他家庭子女成婚的感受,還得為于茫茫人海之中尋找終身伴侶的煩惱。
如果說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那么當今父母與子女之間的主要矛盾就是父母期盼子女早日成家立業的殷切希望與子女希望獲得在保證物質條件下的牢固愛情之間的矛盾。
女人何苦為難女人。
我知道,彩萍媽媽你是玩微信的人,看到之后請速來和我休戰。
不管現在如何,未來仍然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