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歲了,還是個單身老大難,上次書友會聚會的時候,會長提前給我過了生日。在徹思叔叔的奶酪蛋糕面前,我慎重的許下愿望,希望能夠早些遇見命中注定的那個姑娘。也不知是幸還是不幸,之后的換書環節里,拿到了馮唐的詩集,于是乎,在書友們的調笑聲中,我的愿望被他們生生的給叫成了:三十歲給我一個姑娘。好在我臉皮也夠厚,這就拿來做這篇文字的標題了。
本來我是喜歡看愛情小故事與心理學之類的書籍,但在過去幾個月里,倒是機緣巧合的讀了幾本人物傳記,也漸漸的開始對人物的生平感興趣起來。這次讀書會上聽書友小伙伴們分享了《芳華》還有其作者嚴歌苓的人生,聽著還蠻感嘆,作者像是經歷了一個不安的時代,有著一段苦盡甘來的人生。雖然還沒讀這本書,只是聽聞書友介紹,書中通篇講述的都是幾個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小人物。場景不算恢宏,也不霸氣,故事安插在我們父母那個年代的普通歌舞團里,而演繹這些故事的角色們,便是這歌舞團的成員。這樣的小市民故事不會對時代造成影響,也不會被哪個史學家記錄,唯有曾經經歷過這個時代的人,才能用文字以小說的形式表達出來,這樣的故事才更能反應與記錄一個時代的真實。寫風云人物的書有好多,但那些褶褶生輝的人其實都是歷史里的鳳毛麟角,真正能代表大眾的東西,是那些大多數普通人的生活與煩惱,只是這些東西卻是鮮有人記錄。還記得之前讀過的另一本寫與社會邊緣人的書,土家野夫所著的《看不見的江湖》,讀完之后,倒也沒有什么特別的讀后感,只是覺得有那么一絲絲莫可名狀的壓抑感覺。有言道,若離人世苦,難悟人間道,在我所經歷的過往人生里倒是沒能體驗過書里所說的艱辛與苦難,也只能借用書者筆下的故事體會一二,在這平靜如水的生活里,有一點點不同的體會都是聊勝于無啊。
幾千年前,孔夫子就曰,還曰了挺多話,其中最適合在這個時候拿出來談一談的便是“三十而立”,想必夫子大人,在治學十五年之后,便已確立了自己人生目標,處世原則與生活態度。小子年歲雖已及而立之年,卻也不敢與圣人比肩,且不說家業未興目標不明,現在的我還依然對未來存有許多迷茫,而立未立,自是比不過先賢。只是“三十而立”,就這個立字而言,倒是在不同人的眼中有著不一樣的解釋。比如,在長輩親人眼里,這個立字就代表著成家立業。先成家,再立業,家都沒成,談什么立業,然后,便沒有然后了。
在這個年紀,若是沒有結婚對象或是戀愛對象,家中長輩總是會著急一些。于是便會經常見到或是聽到家中大人在給別人介紹一個近乎完美的小伙子,雖然知道這是在介紹自己,但長輩口中的自己,我自己都不認識了。那不是我,那只是長輩眼里的我。真要認識,還是與我親自接觸比較好,要知道,聽來的都是虛幻,不是真實。真實的我,很平凡,做著朝九晚五的工作,閑暇時候以閱讀音樂電影游戲打發時間,就算是出去旅行,也多是獨自一人。日子過得還算平穩,就差拿喇叭喊“單身,使我快樂。”了。雖然日子過得充實而寧靜,也沒啥遠大的理想,但近期卻希望肚子上的肥肉能少一點。因為兩周以后要去參加朋友的婚禮,看著這陷死在腰間的皮帶和肚子上一爪子都抓不下的肥肉,估計西服外套的扣子是扣不到了。嗯,這兩周的晚飯還是戒掉比較好。以前錢包和手機都揣褲兜里,現在得放上衣口袋,不是因為成熟了變了風格,而是因為胖了,兜里揣不下了。在這大夏天里,你若看見我擰著一件外套行走,多半不是因為悉尼氣候多變,而是為了裝手機和錢包,順帶擰著的。
今年一年,發生的事情倒是比較多,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屬兔的人沖太歲,所以遇到了不少破事兒。不好的事兒就不要寫下來了,還是早點兒過去的好,縱然是損失不少金錢,但好在這些事兒都于人身安全無礙,所以雖有一時氣憤難平,倒也能放得下心來。早早便知這邊警察比較少作為,所以也不指望警察同志能把那些壞人們抓起來,看來還是要給自己多留一個心眼,不要篤信人言了。騙人者,能騙的人都是對其心懷信任之人,如此行騙之人,估計氣運也不會長久,待機緣造化耗盡,以后也會漸漸的淪落到失道寡助的困苦之境。俗話說“失之東隅 收之桑榆”,去者已去,我還是趕緊找找我的桑榆在哪兒吧。
到了今天,也算是過了一小半人生了,一邊回憶著過往,一邊敲打著文字,劣質的耳機里隨機到了蕭亞軒的《類似愛情》,歌手嗓音很好,歌詞也很贊。至于歌曲里傳達的那種不甘心,到底是不是愛情,卻也沒必要去尋就。是感動也好,是執念也罷,終究是一份關系,是一段緣分,應當珍惜。茶添七分既是滿,水墨之間要有留白,說話的時候要留有余地,人這一生的情感是不是也要留下點孤獨,以空白做填充才算好。沒有經歷過孤獨的人,哪會好好的珍惜兩人相處的時間,經受孤獨縱然不會使人快樂,但我深信這樣的經歷會讓人沉穩,會教人珍惜,會使人堅強,讓受者更能抵抗未知未來的困境與誘惑,所以我說孤獨孤獨挺好。自從有了這一丁點兒雞湯一般的希望,倒也甘愿在這孤獨里痛苦沉淪了。只是也就這么一絲的希望,卻要吊著這樣沉重的一份信念,可以算是千鈞一發的孤獨了。饒是許多人都忍受不了,所以就會給出承諾,付出戀情,與另一個人用戀愛關系捆綁在一起,咋一看,這倒是解決了孤獨。只是,不是對的人,草草的在一起了,終究難免會分開。這樣在一起的人們,不會勤心下力的去經營兩人之間的關系,一出什么問題就會想著換掉對面的那個人。殊不知,最合適的人都是在磕磕碰碰里修來的,而不是隨隨便便換來的。若沒有磕磕碰碰的磨合,哪能變成彼此契合的人,任誰也不是一開始就是適合彼此的人。
大人們經常說,找個差不多的過日子就行了,他們那個時候也沒有轟轟烈烈的愛情,也就兩個人還看得對眼,相處也還習慣,就結合了,這一輩子也就這么過來了。周圍有個同輩的朋友一直在提議,讓隨便先找個談著,算是練習練習,不然以后和女孩相處,都不知道怎么去哄女孩,也不懂的如何去揣摩女孩的心思。還有前段時間在網上看到的零零后追女生的教導,如果要請一個女孩吃飯,就跟她談意大利,談馬可波羅,總之不要提吃飯,等把女孩兒聊懵了,吃飯的事兒也就成了。我覺得吧,寫這個約飯方案的,一定是個北京人,別地兒的人生不出這么厲害的嘴。反正我是嘴笨,撩不到人,哄不好人,更聊不懵人。
不同時代的人對待婚戀的態度都不一樣,不知道這算不算時代的印記。父母輩總會覺得找個老實的顧家的對象就好,年輕一輩則有更多一些人耐不住寂寞而選擇騎驢找馬,至于現在還沒成年的小輩們,他們那里滿滿的都是套路啊,一定是還在姥姥肚子里的時候,就開始修煉了。
我倒是不敢騎驢找馬,一個人一生的緣分終是有定數的,尤其是感情,不要隨隨便便就浪費了。就好像人只有一個胃,吃得下這個,就吃不了那個了。想吃和牛,現在只有人送三文魚過來,雖說饑腸轆轆,也能用三文魚果腹,但是吃了三文魚,肚子填飽了,等和牛來的時候就吃不下了呢。你是緩緩的吃著三文魚等著和牛呢,還是餓著肚子等和牛?我大概會選擇餓著肚子等和牛,饑餓中的等候,是美食最好的調味劑。
有人說,心無旁騖地做一件事很難,心無旁騖的等待亦是如此。但心無旁騖地愛一個人卻是不難,如果你覺得難了,多半是因為你不愛這個人。真正難的是能在這人海中遇到這樣一個人,能相互扶持,相互守望,還能磨合過那些不太容易相處的時光,最后走到一起,走完一生。
末了,叮囑月老大人一聲,這次的生日愿望,請替我瞧好咯,“30歲給我一個姑娘”,請別再置若罔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