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問題
親愛的小伙伴們,大家晚上好,最近心緒比較亂,想法也比較多,學了太多知識,不知道如何轉換,也不知道如何實踐,所以就一直停留在不斷的學習階段,就像吃飯一樣一直吃,我現在已經是一個知識的胖子啦,但是怎么讓知識消化,并且吸收變成我的營養呢?
我發現這個和中醫看病是一樣的,就像一個療程,你要首先知道,它的框架,是什么?然后學習其中重點的模塊,了解其中的細節,這樣知識才會更加的豐滿圓潤,就像一個人體呀,讓你描繪的骨架,你就知道肌肉,怎么生成?里面的毛細血管怎么分布的?
兩個概念
上周訂閱了,薛兆豐老師的北大經濟學課,今天學習的時候,學習了一個概念叫做成本,當我們決策時,選擇一件事情,就會放棄許多的機會成本,那么當你決策去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它的成本是什么呢?是你不做這件事情,所損失的最大收益,那我們打個比方,我們有一塊地,要么選擇蓋樓房?要么建成觀光旅游區,當我們選擇蓋樓房的時候,我們的成本就是不建旅游區獲得最大收益,當我們蓋旅游區的時候,我們的成本就是,不蓋樓所獲得的收益。
成本應用
那么對于這個成本的概念,在我們的工作中,可以有哪些應用呢?
我發現,我們每做一件事都有成本,那么我們每天花八個小時的工作,是否也是有成本的呢?那么錯過了最該做某件事的時間,那它的成本是不是很大呢!以前,我跟大家介紹了古典老師,精力管理工具。
精力管理
每個人的精力隨著時間的變化,是有規律性的此消彼長。
每天的精力,可以分成三個部分。早上最適合做計劃性的工作,上午最適合做創意性的工作,下午最適合做溝通性質的工作。晚上最適合做學習性工作。
每一小時,也有鐘擺式的規律,人腦的注意力只能集中45到60分鐘,所以我們可以工作45分鐘,留出15分鐘休息,這樣會讓你的精力,恢復的很快。同樣每周的精力也有規律性,周一適合計劃性的工作,周二適合攻關性質的工作,周三適合決策類型的工作,周四適合談判性質的工作,周五適合決斷類型的工作。
結合應用
上述文章講了兩個概念,第一個講的經濟學中的成本概念,第二個講的是精力管理的工具,那么如何讓我們每天生活工作的成本,變得最低呢?
首先,我們要根據,精力管理的規律性運動,在早上的時候,制定我們,一天所有需要做的事情工作計劃。然后,對今天說的事情的成本,進行成本分析,這里要介紹三個表格我,第一個表格叫資產負債表,第二個表格是損益表,第三個表格是現金流。借鑒這三種表格的分析方法,標注今天所要做的所有事情的成本。
接下來我們要把每件事情,放在上午,下午,晚上,做好分類,利用鐘擺式的精力管理規律,投入到每件成本最低的事情中,這是不是一個好方法呢?當你處于不斷盈利的模式,你還怕自己不成長嗎?這難道不是一個成本概念在工作中的應用嗎?
下篇文章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木桶原理如何助力個人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