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不需要有主題的活動是什么感覺就像是身體被抽空了一般
自從做起這份工作之后感受是很沒有勁頭是自己給工作定了一個很不好的基調還是遇到的工作環境不是很好還是工作周圍的人不是很好。
一直以來作為一個半道出家的人有太多的地方是需要學習的,一句話要概括的話就是打雜。這是一句很實在的很實際的來描述的話,工作本身需要運用的一些手段和技巧就是需要一個很繁雜的過程。
一般在面試的時候我也會和面試者聊這個話題,往往有的時候把自己毀放在哪個給別人講經驗和道理、建議的位置上,思考之后決定不要再去做這么愚蠢的事,別把自己放在哪個看起來很高的位置,別再去講道理。
現在的自己需要做的就是分享自己和別人共同的進步,這就像這幾天看吳軍老師講的【教會徒弟,會餓時師傅嗎?】凡是世界上大部分人都能做到的,就沒有稀缺性。至于怎么比土地快,不完全是比土地要更努力,因為這只是在低層次上的競爭,而是首先在見識和格局上要比徒弟高,氣場要更大。最為重要的是砸一個組織里永遠不缺哪種掌握了一點技能的人,恰恰缺乏愿意分享,愿意相互提攜的人。
這是大多人的想法,中國人的分享意識差嗎還是本來就是這樣只是你不了解中國人而已。這個觀點的討論聽過了不少的人在講,在企業中領導給下屬講的我們是一個扁平化的企業我們任何人都可以進行資源的整合隨時發起協作,最大限度的給員工賦能,商業中新涌現出來的推力優于拉力也就是這個意思。
對于喜歡上用文字來表達自己的人,現在所寫的文章是對自己的一個鼓勵,用文字記錄自己的生活也更是對自己歷史的最大尊重。內容創造也是一樣需要的是一個很緩慢的過程,對內容創造的人來說需要有兩個能力:攢稿和現寫的能力。現寫的能力現在還不具備只能盡最大能力的去把第一步攢稿做起來,等到寫到積累到一定的程度你所思考的足夠多寫的足夠多的時候,就不再是提筆忘字而是書寫的行云流水。
在回轉正題就是今天想正正想說的話,相對自己一直以來的工作喊話。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下面說要講的本來是要放在《那些在創業公司的日子》里面的,在這里也可以先寫出來,只是簡單的問題思考思路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