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爾斯泰曾在一封給朋友的信中寫道:“你知道這個夏天對我意味著什么嗎?是對叔本華著作的心醉神迷?!?/p>
如果把《人生的智慧》比作一罐上好的茶葉,那么讀者的閱歷就是水,如果水太少,茶就泡不開,如果水比較多,茶就泡得開,品嘗出茶葉的回味濃醇,口舌生津。
叔本華在本書中對人的命運提出了三個因素,這三個決定性因素分別是:人的自身、人所擁有的身外之物和人向其他人所顯示的樣子。人的自身是指個人屬性,包括人的健康、力量、外貌、氣質、道德品格、精神智力及其潛在發展;人擁有的身外之物是指財產和其他占有物;人向其他人所顯示的樣子是指別人對他的看法,這些看法可以分為三類:名譽、地位和名聲。
人的自身,是人是否能夠獲得幸福的關鍵,它能夠對人的幸福感產生最根本、最徹底、最直接的影響
同樣的事物、同樣的境遇,作用在不同的人身上所發生的化學反應是不一樣的,因為不同的人對它們有不同的理解。如果一個人的思想是豐富的、深刻的,那么他所看到的一切總是饒有趣味的;如果一個人的思想是貧瘠的、膚淺的,那么他所看到的一切總是乏善可陳的。這種精神能力決定了人所能得到的快樂。譬如歌德和拜倫,豐富的思想讓他們馳騁于想象的天空,因此他們常常運用自己非凡的想象力,化平凡無奇為偉大優美,創作出令世人嘆服的詩篇。
“愉悅”的心情取決于身體的健康與否和個體的感受能力。
我們的快樂或憂傷,實際上不來自于客觀、真實的事物,而來自于我們對這些事物的理解和把握。
為了保持健康,我們應該避免一切放縱欲望的行為和令人不快或劇烈的情緒動蕩;避免長時間、緊張的精神勞累;飲食有節。其中最為有效的辦法是運動,因為人體的內部機能每天都處于一刻不停的運轉之中,這種內部運動是需要得到外在運動的配合和支持的,否則身體內外就容易產生不協調,即所謂生命在于運動。
精神稟賦卓越的人的生活是思想豐富、生氣勃勃、富有意義的。他們的大腦、他們的目光被有價值的事物,諸如大自然的杰作、人類事物、不同時代和地方的天才人物創造的千姿百態的杰作所吸引。他們超乎常人的精神能力使得他們能夠真正完全地享受、理解和感受這些杰作。所以,閑暇于他們而言是寶貴的,他們在閑暇時光之中可做的有價值、有興味的事情太多,他們可以不斷去探索內在世界和外在世界的多種現象,并把它們進行各種組合。而對于精神空虛匱乏的人而言,閑暇給他們帶來的往往是聲色犬馬、無聊痛苦。
頭腦簡單的人只能獲得感官上的快樂,不能獲得真正的快樂。
叔本華認為,所謂頭腦簡單的人,其實是具備了常規的和有限的智力配給,所以他們缺乏精神和思想上的要求,既然沒有精神上的要求,也就缺少真正的快樂。因為他們不存在任何強烈驅動,去對知識和真理進行探求,所以他們的快樂僅僅只是感官上的快樂。因而,所謂頭腦簡單的人更覺得快樂,是因為他們始終在為獲得感官上的快樂而忙忙碌碌,這些感官上的快樂是一點一點地給予他們的,就是說要他們費盡功夫去追求,才能得到,等他們得到了,他們暫時不會陷入無聊,也就顯得快樂了。
但是,這樣的人因為本身不具有深邃的思想,他們也就最不需要別人深邃的思想。他們有的只是身體上的需要,所以當他們看到他人具有卓越的精神思想時,不會對之產生恰如其分的尊敬,反而會產生反感甚至憎惡。他們只會把自己的尊敬留給擁有地位、財富、權力和影響力的人。
《旅行者》言:無論身在何處,我們只能在我們自身尋找或者獲得幸福。歌德也說過:無論經歷任何事情,每個人最終都必須返求于己。
一個精神富有的人首先會尋求一種沒有煩惱和痛苦的狀態,追求平靜和閑暇;而在了解了所謂的人之后,會選擇歸隱的生活;如果他有深邃的思想,他甚至會選擇獨處。因為自己擁有的越豐富,對身外之物的追求就越少,他人對他來說也越不重要。所以,具有卓越精神思想的人常常不喜歡與他人交往——社交的數量并不能代替質量,讓一百個傻瓜聚集在一起,也產生不了一個聰明的人。
所以,一個人對同他人交往的愛好程度,跟他智力水平的平庸、思想的貧乏程度成正比。在這個世界上,人要么選擇獨處,要么選擇庸俗,再沒有別的選擇了。
各自思索,獨行甄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