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雙十一,我習慣性地翻翻理財賬本:七月,支出超過1萬,八月,支出超過1萬;九月,支出超過2萬;十月,支出超過2萬;十一月,才1/3時間,已然花銷超過2500……如果是一年前的我,肯定被賬單嚇得三日絕食,誓死來縮減開支。但今年的我,即便賬單壓頂,依然無比淡定,還心里盤算著----我在為美好生活鋪路,這些錢只是換了種方式陪著我,換成了更豐富的知識,更強的技能,更好的居住條件,它們埋下我更好生活的基石;現在花在裝修、學習、請老師的錢,以后能花在一站站的美妙世界探索之旅。
看著賬單中的一項項開銷,整體來說,都是一個個美好的回憶,花錢買回的居住體驗、旅行體驗、技能、書籍、培訓、硬件設施都能讓我如數家珍,換來的寶貝們也算促成了我個人脫胎換骨的轉變。當然,也有個別損失慘重的,這基本因為我看錯人而導致的拿肉包子喂狗,在不該花錢的人身上花錢,而且花銷數目不小。我也可以這么安慰自己,因為花錢,我在看人上有了進一步的成熟角度。總的來說,這兩年的個人總結就是:花錢,讓我成為更好的自己。
最近的兩塊學習類開銷,雖然數額不大,但給我帶來的,絕對是我生命中的必要外來營養成分----不敢我怎么自我創造,都無法創造出,或者說不管如何閉門造車,都無法圓滿。說來也有意思,這兩塊花銷,陰差陽錯讓我走出自卑,我事后才知道。一塊是請英國老師外教。不說我對英國人的那個崇拜,不說對英國人文學上的造詣,不說接觸英國人時羨慕他們那種優雅淡然過好自己的生活,單說每每聽到英式英語時,我都有些著迷。著迷歸著迷,想想我英語口語那個慘不忍睹,我都默默回憶起難過自卑經歷----因為口語不自信,即便從開始學英語開始我都能考各種最高分,我都不敢自信應聘英語老師,更不敢在公共場合說英語,怕高分成績的遮羞布被口語擰走。直到,直到,重點來了,我才花了不到某月收入的1/N,就獲得了英國老師好多節課學習機會。課上跟英國老師用英語大侃如何喜歡文化名人杜甫,如何敬佩幫助他人的南丁格爾,如何對外公的天地同高的混沌思想不滿,在各種扯的過程中,英語錯誤自然一大堆,被英國老師一一糾正。課后參加英語活動,我也算那個神采飛揚,不再畏手畏腳。
近期另一塊開銷,那便是請健身私教,雖然跟請英國外教、英語學習八竿子打不到一起,但是于我卻有相同的功效。從小到大,我就沒有任何關于體育老師的記憶。上學中,體育課就像是不存在的。體育課要么被語數外科目給占用掉,要么體育課就給給大家跑跑步,在操場散散步,然后就是……讓我最害怕的,測每個人跑400米或者1000米要多長時間。這種只有考核,沒有任何訓練,也無任何訓練指導的課程,讓我這種本來就不擅長活動,又喜歡靜靜看書的娃,一度認為自己無任何運動細胞,也沒有任何讓身體強健的可能。私教課上,每次訓練我基本哭爹喊娘,時而如演娘娘產寶般聲嘶力竭、汗流浹背,時而如可愛樹懶在地上爬不起來,時而如失控的蹦極動作下去后回不上來……但這些不就是提升體能的常態。
還有太多美好的花錢經歷,如初到廣州時,手頭都只有幾千塊時,拿去買全套家電,還買書架,讓10平米的小窩充滿家的感覺,懂得如何善待自己;如才花幾百到桂林玩,那山那水至今都倒映著我心頭;如果斷買了打印機,于是工作、學習效率極大提升;如花幾十塊買點零食放在家里,一整月都會很開心很開心;如花每月花不到一百元,買點書,這樣想看什么書都可以隨時看,有了永久的精神家園……太多太多的美好經歷,都與“花錢”二字有關。
近200年,清朝的國庫有很多銀兩,內憂外患時,清朝想到的不是花出去錢來增強自身實力,而是繼續存錢,認為存錢到國庫才是穩定的根本;而那時的英國,不斷花錢,來強大自身實力,實體的、精神的,于是有了所向披靡的日不落帝國。聯系我自己身上,我很難想象,不花錢請老師、不花錢改善自己生活、不花錢看世界、不花錢讀書的我,會是什么樣子,估計肯定沒有這個雅興寫這個小文來鼓勵讀者你花錢,這個能肯定。雙11,一起來花錢,從千手觀音變成維納斯,肯定與我這篇小文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