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制度建黨一直都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黨的制度建設形成了黨在實踐中的制度優勢。黨的報告中將黨的制度建設與思想、組織、作風、反腐倡廉建設一起構成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重要著力點。黨的制度能否有效運轉,關乎全面從嚴治黨的理念能否落實。
目前我們黨面臨著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又要應對和解決精神懈怠危險、能力不足危險、脫離群眾危險、消極腐敗危險。在這樣的現實條件下,從嚴治黨就要解決如何實現“真管真嚴”、“敢管敢嚴”、“長管長嚴”的內在命題。制度由于其根本性、穩定性和長期性的特點,黨的制度建設理所當然地成為了嚴治黨的一個關鍵性問題。以從嚴治黨為目的,黨的制度建設標準是什么?用《中央黨內法規制定工作五年規劃綱要》的話來回答就是逐步實現“內容科學、程序嚴密、配套完備、運行有效的黨內法規制度體系”。
? ? ? ?從嚴治黨本質地要求用科學的制度管權。鄧小平曾指出:“我們執了政,拿了權,更要謹慎……不要以為有了權就好辦事,有了權就可以為所欲為,那樣就非弄壞事情不可。”謹慎地對待和使用權力,最好的辦法就是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指出:“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首先要建好籠子。籠子太松了,或者籠子很好但門沒關住,進出自由,那是起不了什么作用的。”建好和扎緊制度的籠子意味著黨的制度要立體化、集成化,保證這個制度沒有“暗門”,不開“天窗”,只有這樣才能達成一種剛性的“事先約定”,從而減少主觀上的“操作空間”,即突出顯性規則,消除隱性的、軟化的黨內潛規則。這樣一來,從嚴治黨的“嚴”就有了科學的標準和依據。用當然,這需要一套科學的黨內法規制度體系,制度需要前后銜接、左右聯動、上下配套、系統集成,具體說,就是要有一個科學的黨內法規制度體系,使黨的主干法規更加健全,并且要使配套黨內法規更加完備,從而達到各項黨內法規之間的相互協調、相互統一。
? ? ? ?從嚴治黨本質地要求用科學的制度治吏。黨的領導干部作為“關鍵少數”,我們黨能否用一套科學化制度以嚴的措施管理干部,以嚴的紀律約束干部,使干部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成為從嚴治黨的重中之重。這就要求用科學的制度建設完善干部管理制度、選拔任用制度、考核評價制度、問責制度等。在實踐過程中完善制度,我們還需要深刻認識到,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本身就是一個權力和利益的重新調整和配置的問題。所以,與制度在實踐中的完善和發展相比,對制度治吏理念上達成共識在中國獨特的政治文化語境下往往顯示出更重要的作用。對法產生信仰,即在價值層面承認法的崇高性,是制度治吏的一個必要條件。黨的提出了“提高領導干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的能力”,強調“法治思維”的意義在于引導廣大干部樹立法治意識、制度意識,從而形成尊崇制度、捍衛制度的氛圍。如此,使干部自身在使用權力的時候首先想到的是制度和原則,而不是“人情”和“關系”,從而在對“關鍵少數”的監督和管理中使科學的制度發揮應有的作用,以達到從嚴治黨的目的。
從嚴治黨本質地要求用科學的制度優化黨內政治生態。黨內政治生態是黨的執政環境的體現,反映黨的思想、組織、作風、反腐倡廉和制度建設的各個方面,是黨的建設中各個子系統的統一體。系統性地懲治和預防腐敗是反腐敗國家戰略的頂層設計,而健全反腐敗的體系必須依靠科學的制度。當前我們黨重拳反腐所要達到的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目標,必須發揮制度的監督和約束作用,才能不僅僅停留在“不敢腐”的階段。這就是說,要達到“不能腐”、“不想腐”的理想狀態只有加強反腐敗的制度保障。反腐敗在以來已經成為全面從嚴治黨的一個重要向度,反腐敗最終需要依靠科學的制度建設形成良好的黨內政治生態。因此,從嚴治黨、優化黨內政治生態必須建立一套科學的黨內法規制度。只有黨的制度具有科學性,才賦予制度執行力,并達到規范權力、制約權力、監督權力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