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容孩子的磨蹭》(出自得到app專欄)
#**Step1.選摘**
懂孩子,我能恰當(dāng)?shù)靥幚磉@些問題,不會演變成大喊大叫又心累的局面。
比如我大女兒四歲的時候,有一天吃飯時我發(fā)現(xiàn)她的嘴不嚼,勺子也放碗里不動,我知道她走神在想事情,我問她:“寶寶你在思考什么問題?” 她說,“我在想 8 字怎么寫。”,
計劃清單是克服拖拉的好幫手。孩子缺乏自己制定計劃的能力,你可以邀請孩子一起制定計劃,寫清楚做事情的時間和步驟,幫助孩子養(yǎng)成計劃和執(zhí)行能力。
我大女兒上學(xué)期有一陣子晚上總拖著不睡覺,我跟她一起制訂了一張作息時間表,把睡覺前要做的事一一列出來,她那時候還不會寫字,我們就用圖畫來表示。
#**Step 2.思考**
最近發(fā)現(xiàn)兒子開始有拖拖拉拉的情況,比如吃飯的時候拖拖拉拉,慢慢悠悠,一下子飯菜就涼了;要上幼兒園的時候,我是跑到床上去,躲避上幼兒園,出門也是拖拖拉拉的。
孩子的一舉一動在大人的眼里就是天大的事兒,這個拖拖拉拉遇到大人趕時間的話,問題就出來了,很容易會激發(fā)到父母心里面的那團火,搞得局面很僵,會大吼大叫,還特別累。要么是,父母親自動手,這樣,啥意思?又成了甩手掌柜,自己的事情不自己做,比如穿襪子這些事,父母為了快就幫他,包辦了,這也是我不太愿意看到的一點。
之前我甚至想的是,給我三歲的兒子留足時間,提前點把校服給他,讓他自己穿上,就不用到最后倒計時十分鐘時候,父母兩個人又急急忙忙的。而為了讓他能夠配合,又趕緊幫他穿了上去,把他變成一個小皇帝那樣伺候,這不是長久之計,也不是我們培養(yǎng)孩子的最終目的。
文中提供的方法,都挺實用。特別是他講到孩子在吃飯中途突然間在那里發(fā)呆,我回想起我的兒子還在吃晚飯的時候,有時候會把勺子含在嘴里,然后眼睛呆呆的看著一個虛點,也不知道他在干嘛。
這時候通常我們都會趕緊地哄他說快點吃,快點吃。但是卻沒有去理解他到底發(fā)呆在干嘛,像文中的老師是去問女兒,你在想什么。那么,下次我如果遇到兒子這樣的情況,我是不是可以跟他對話一下,“寶寶,你在想什么?”用這種方式,即使他不能說出來,他在想什么,起碼能夠把他的思維先拉回來,而不是用一種催促的口氣讓他感覺到吃飯這件事情很討厭。
另外是上幼兒園磨磨蹭蹭這一點,每次上幼兒園之前,都像雞飛狗跳一樣,追著給他穿衣服穿校服。那我不妨也可以像文中那樣,把一天早上起床后要做的事情,畫成一張流程圖。可以用打卡的方式跟他說,現(xiàn)在進行到哪一步,讓他配合。雖然現(xiàn)在也不知道結(jié)果怎么樣,但也可以試一下。一方面呢可以開始培養(yǎng)他對對時間的感覺,另外呢,我不要用文字,而是用畫圖的形式,他也比較容易理解。希望能夠給他的生活有序感帶來一種幫助。
這越來越明白,大學(xué)一位老師為什么說,養(yǎng)個孩子比他寫博士論文還累。因為你每一句話,每一個行動你都不能由心直接發(fā)出,而是必須經(jīng)過腦筋去思考:這個說法到底合不合適,這種對孩子的態(tài)度是否可行,不要對他造成了心靈上的傷害。而一旦思考,必定是會耗費一些精力,但你困了累了上班疲倦的事,這種精力無法調(diào)動理智時,你就會發(fā)脾氣。
#**Step3.行動**
1.下次我如果遇到兒子這樣的情況,我是不是可以跟他對話一下,“寶寶,你在想什么?”
2. 把一天早上起床后到上幼兒園之前要做的事情,畫成一張流程圖,采用畫圖的形式,并且可以在每一個圖片上面再畫一個時鐘,標注出時間,又可以幫助他去認知現(xiàn)在是幾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