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在蕭太后陰影下的耶律隆緒如何得到遼圣宗的美稱?
? ? ? ? ? ? ? ? ? ? ? ?文? ? ? 和運超
???? ?通觀遼圣宗耶律隆緒在位的五十年,前期有承天太后蕭綽一直輔佐到統和二十七年(1011),實際到統和二十四年完成加尊號,基本已經歸圣宗獨立主事,就之前的圣宗也并非不出面主事,只不過重要的軍務基本是承天太后掌握,甚至蕭綽輔佐兒子最主要就是理順內部人事,再者就是前十幾年和宋人的來回交戰。
????? 和宋人的問題已經單獨論述,而在圣宗繼位之后,契丹內部最大的矛盾,恐怕要算太后蕭綽和大姐齊妃蕭胡輦的恩怨。這恩怨的由來,之前穆宗、景宗時多少已經提及,到統和十二年到十五年(994-997),蕭胡輦帶兵征討西北黨項、烏古、阻卜等部落,立下大功。其實當中也有蕭撻凜的一些功勞,包括采納他的建議,在西北邊疆地區設立鎮、防、維三州。
在西北期間又生出一番新的矛盾。這時蕭胡輦發現一個相貌俊雅的奴仆撻覽阿缽,兩人關系親密。傳聞不脛而走,承天太后蕭綽知道以后,可能出于這兩人身份的差異,將撻覽阿缽抓來拷問責打,逼他離開蕭胡輦,這一幕透露了諸多細節。
本來蕭綽和蕭胡輦兩人就有恩怨,但當年的事已經過去很久,蕭綽的地位已經穩固,對大姐還是表露關切,按說不愿故意激化矛盾。蕭綽對撻覽阿缽是拷打責問為主,推測此人的來歷是作戰得來的俘虜,蕭綽不愿他留在大姐身邊,可能也是為了避免發生不好的事情。這個“不好”應該不單單是指兩人的桃色話題,多少有顧慮大姐關系西北安危的大局,而且蕭綽也沒有粗暴的直接解決撻覽阿缽,所以蕭綽本來也沒有認為拷問一下此人,逼迫其離開大姐會是多大的問題。
但蕭胡輦對蕭綽此舉十分激動,居然堅持要正式結婚。顯然大姐對蕭綽插手其私人之事是極為不滿,甚至認為有極大的羞辱,蕭胡輦反而要扶正撻覽阿缽來堵住蕭綽的嘴。
蕭綽雖然也氣惱大姐的糊涂,可冷靜下來還是明白,蕭胡輦在邊地長久單身寂寞,距離齊王罨撒葛病故已差不多二十年。蕭綽此時都四十出頭,蕭胡輦比她還長好多歲,出于同情和憐憫,最后還是同意了。
?????? 蕭胡輦和撻覽阿缽就此被放逐西北。幾年下來,蕭胡輦還是對蕭綽憤憤不平,據說打算借兵骨歷札部(這個部落名字僅見于《契丹國志》,來歷不大清楚,但《新唐書·回鶻傳》記載有骨利幹部落,出自唐代鐵勒部族之一,活動于西北瀚海以北,或許骨歷札部是在遼代的轉音),然后帶著她原本在西北的人馬對付蕭綽,蕭綽得知消息,讓她調任到南京留守,當時承天太后和圣宗已經在準備南征,蕭綽還是打算借助蕭胡輦的能力發揮作用。
統和二十二年(1004)正月,蕭胡輦抵達涿州修筑平塞軍、故城、容城等城堡。但沒過多久,蕭綽在戰事前線對后方的大姐依然不放心,在完成與宋和談后,還是聽聞蕭胡輦聯合妹妹蕭夷懶(就是蕭綽的二姐)有繼續對付她的意思(顯然是借口大軍南下沒有取得實際的勝利,反而與宋人和談收場),統和二十四年(1006)五月,蕭綽將蕭胡輦幽禁于懷州(太宗德光的顯陵所在,治下有扶余縣、顯理縣,都是遷居遼東渤海百姓為主安置,今內蒙古巴林右旗一帶),蕭夷懶被幽禁于燕京,一年后,蕭胡輦被賜死。蕭夷懶此后消失,可能也不得善終。
??? ???之所以承天太后蕭綽會對兩個親姐姐下狠手,因為統和二十四年后,蕭綽上尊號,大遼事業已經全面到達頂峰。圣宗隆緒已經三十多歲,開始接手完全處理事務,此后蕭綽身體開始有病,為了保障大遼基業安全,害怕兩個姐姐以其地位和影響,將來圣宗萬一出于親情赦免,日后難免還會興風作浪,所以不得不采取過火的鐵腕在她離開之前斬草除根。隨后統和二十七年,蕭綽病故,年五十七歲。如此,圣宗隆緒才好大展拳腳繼續維系大遼的興盛局面。
??????? 當然,蕭綽還有一個不得不說的事情就是韓德讓,他是幾乎伴隨蕭綽一生的人物,比蕭綽還多活兩年。前面也提過,論年紀來說,韓德讓年長蕭綽差不多十二歲。在景宗后期,當時稱號為睿智皇后的蕭綽被推出來輔佐管理事務,韓德讓已經是他們很器重的大臣。
?????? 景宗崩逝后,蕭綽以太后身份稱制,對韓德讓無比“寵任”,讓他總管宿衛,加封開府儀同三司。同年十二月,其父韓匡嗣去世。按中原士大夫家族傳統,請求回家守喪,但蕭綽奪情起復他為左金吾衛上將軍,加兼侍中,實際韓德讓就已經常出入宮禁,足以顯示和太后蕭綽的關系非常親密(很多關于評說兩人關系的書籍文章一般都會拿奪情說事,大多認為這肯定是表明蕭綽離不開韓德讓的某種證據,可這件事并不單獨針對韓德讓,對其兄弟韓德威同樣有奪情留用的舉動)。
??? ???這時候,就算契丹的風俗方面再如何落后粗獷,其他眾多契丹親貴對韓德讓的地位官職躥升當然也會有不滿。但是,韓德讓既出于太后的寵信眷顧,也為了強化中原刑律整肅吏治,借機約束契丹親貴。統和三年(985)十一月,當時耶律虎古因事得罪韓德讓,居然拿起護衛兵的武器擊中其腦,致其死亡,足見他的威勢已經達到一個空前地步。
?? ???關于耶律虎古與韓德讓的矛盾,其實記載含糊不清,貌似就為了顯示韓德讓當時的赫赫威勢。其實從史書有限的記載,耶律虎古不像是一個十分囂張跋扈的反面形象,本來他與韓家也不是毫無交情。他的家族在契丹來說非常顯赫,祖父耶律覿烈是太祖阿保機的堂兄弟,就是太宗德光繼位后派去遼東東丹監督耶律倍的耶律羽之(羽之是后來的漢名),接管出任過整個迭剌部的夷離堇。
????? 耶律虎古少年時很優秀,史稱“少穎悟,重然諾”,遼景宗保寧初年,他授予御盞郎君,這是一種接近中原“恩蔭”特色的御前散官,也都是給親貴子侄。同時也反映遼代的御前營帳是一種既有北方塞外部族特色,也逐漸吸收中原宮廷制度的結合混搭色彩。因為遼代大部分時候遵循游牧習俗,在東南西北各處巡行的斡魯朵宮帳就是他們的“朝廷”和“宮廷”,能夠跟著天子四處隨駕的才是真正參與商討軍機管事的所謂“重臣”和“近臣”,其次是代表東南西北各地鎮守的五京留守。
???? 到景宗耶律賢階段,御帳侍從機構已經環繞有各種人員,所謂御盞郎君就是這樣的貼身近侍之一,有專門屬于近侍系統的著帳郎君院、著帳戶司和承應小底局;另有屬于祗候系統的祗候郎君班詳穩司、三班院和奉宸司。他們都屬于侍從,具體分工大約以殿(帳)內還是殿(帳)外的作為區別。
《遼史》記:保寧十年(978),使宋還,以宋取河東之意聞于上。燕王韓匡嗣曰:“何以知之?”虎古曰:“諸僣號之邦,宋皆并收,惟河東未下。今宋講武習戰,意必在漢。”匡嗣力沮,乃止。明年,宋果伐漢。帝以虎古能料事,器之,乃曰:“吾與匡嗣慮不及此。”授涿州刺史。
史書提及耶律虎古與韓匡嗣本來算有一些交情,但韓匡嗣不希望虎古把重要情報上報進行了阻攔,導致后來宋軍征討河東顯得非常迅捷,令遼軍前期有些手忙腳亂,過后景宗耶律賢對耶律虎古更加刮目相看。
所以,耶律虎古本身并無太明顯的問題,可隨著太后蕭綽對韓德讓的飛速提拔,他在原本契丹親貴里成了眾人嫉妒和不滿的標靶。
景宗還在位的末年,韓德讓已經從遼興軍節度使升到南院樞密使,然后成為景宗的托孤大臣之一。可圣宗一登位,蕭綽就讓韓德讓來掌管御帳的總宿衛,加開府儀同三司,這一份親信感已經非同一般。
?這時候,韓匡嗣身故,按中原禮儀規矩,韓德讓應該暫時返家守喪,可太后不許,奪情讓韓德讓繼續留任,又增加冠軍大將軍、左金吾上將軍、加侍中和“守正功臣”等一大堆榮譽,更引起朝野非議。從當時宋軍屢屢進犯角度,蕭綽需要像韓德讓這樣能干的心腹隨時幫忙,這可以理解有特殊原因,但其他大臣就很難接受了。
耶律虎古正是在此期間,受召前往上京臨潢府議事。筆者推測就是關于燕南地區如何應付宋軍的事情,耶律虎古面對韓德讓主事,心里多少很不平衡。隨著議事展開,對當初韓匡嗣故意不把他冒險出使宋朝打探的情況上報,過后韓匡嗣在抗擊宋軍時表現差勁,跟著羞愧而死。太后輔佐新主,反而將韓德讓超越常理的大力提攜,耶律虎古說來正是因韓父而喪失上位機會,自然越說就有所沖撞,這才導致韓德讓忍無可忍。
韓德讓作為一個正派能干的大臣,按說新主剛立,他應該明白需要團結文武百官,面對耶律虎古這樣其實也有能力的契丹親貴,何以會喪失理性居然要殺之而后快?筆者以為,應該正是有某種非同一般的刺激,在韓匡嗣剛死不久,耶律虎古在討論燕南地區軍務時多半趁機發泄、大揭韓匡嗣之短,對韓德讓不合常理的上位有所影射,這才導致韓德讓震怒,一時難以控制情緒,在沖動之下殺了耶律虎古,這不像是一件有意為之的事情。
換句話說,耶律虎古也并不是一個劣跡小人。作為景宗的貼身近侍,他是得到景宗信任的,恰恰當年就是韓匡嗣阻擋了他的立功上位。跟著景宗過早身故,太后反而對韓家護短,還推韓德讓來主持大局,耶律虎古感覺很難再有機會能從韓德讓手下出頭,所以才針對韓匡嗣而出言冒犯沖撞。
單就惹惱韓德讓一事來說,能夠令他不顧一切要下殺手,除非耶律虎古是一個卑劣小人,故意拿韓德讓與太后的桃色緋聞刺激。耶律虎古作為契丹人也許比較粗魯,就算私下也確實揣測韓德讓的上位別有隱情,但他也不至于冒著大不韙故意頂風找死,因為耶律虎古在史書的形象并非如此既蠢笨又不堪。
所以綜合起來,筆者認為令人信服的解釋,就是涉及韓匡嗣才剛死,韓德讓是被奪情推出主事,耶律虎古確實情緒激動下的魯莽,發泄有關韓匡嗣的事情,才發生這樣一件出人意料的事情。
韓德讓的能力比父親韓匡嗣強很多,他并不是純粹的漢官士大夫,他也多次參加阻擊宋軍的行動。比如保寧十一年(宋太平興國四年,979),宋軍在收復河東后大舉乘勢北上試圖收復幽州,韓德讓代父韓匡嗣在堅守燕京城時就表現出色,等到耶律休哥大破宋軍時,韓德讓也領軍出城追擊,同樣取得勝利。所以景宗末年,韓德讓能升到南院樞密使的位置,雖然有蕭綽推舉之意,但韓德讓確實有才干、有功績也是事實。
統和四年(986),宋軍大舉展開雍熙北伐,韓德讓跟隨蕭綽作為援軍主力出擊宋軍,隨后統和六年,遼軍反擊攻宋中他也有一次勝績,盡管接下來的作戰,韓德讓沒能打敗李繼隆,可是還是受爵楚王。
???? ??統和十一年(993)正月,韓德讓的母親蕭氏去世,再次被承天太后奪情起復為左金吾衛上將軍。翌年資深大臣室昉致仕,韓德讓接任北府宰相,加太保、監修國史。統和十七年(999)九月,北院樞密使魏王耶律斜軫去世,韓德讓接任,隨后因瀛州勝捷、擒獲宋將康保裔之功,拜大丞相,改封齊王,這時候從他受到重視的程度和領受各種職務,已經算位居所有親貴之上的一等一人物。
????? 之后,陪伴蕭綽和圣宗南下,最終大遼達成與趙宋的結盟,韓德讓正式得到契丹賜姓耶律,成為入籍橫帳的宗室身份,還取得免于常朝、在御座邊設獨座、不用被唱名、不用下拜、不與其他臣僚同席同班的特殊禮遇。
一年后,韓德讓出宮籍。之前說過,他們一家的祖上韓知古原本是述律太后的家仆,韓知古就是作為陪嫁跟到耶律阿保機身邊效力,甚至韓匡嗣少年時同樣是述律太后身邊侍從。
? ????承天太后蕭綽崩逝后,圣宗因為韓德讓改名耶律隆運,名字與自己同輩,尊為兄。再次可見契丹等邊地部族對人倫輩份說看重也看重,說不看重也可以不看重。韓德讓隨后受命出征高麗,結果染病,一年后身故,年七十一歲。圣宗以家人禮儀為其服喪,以親王禮儀下葬,追贈尚書令,謚號文忠。
????? 總體來看,我們說蕭綽是遼代不世出的女中豪杰和巾幗梟雄,擁有非凡的智慧和行政能力,同時,韓德讓實際充當承天太后在行政事務方面的主要代言人,蕭綽的成就確實也離不開韓德讓的輔助。
圣宗實際單獨主事期間,韓德讓依然還是最主要的輔佐大臣。而且整個圣宗時期的各方面人才倍出,很大程度上都體現出韓德讓的發掘之功。他不分蕃漢,積極倚重和提攜各種人才,好比提過的室昉、張儉、邢抱樸、馬得臣等幾乎全是他交好之人,給予了很大的器重和發揮。
另外在契丹親貴方面,韓德讓與耶律斜軫、耶律休哥等功勛大將也能通力協作,甚至還提攜了蕭合卓、耶律世良等契丹重臣,正所謂歷來流傳的俗話“近朱者赤”,這樣一個以賢臣能臣為骨干的群體,自然就能凝聚吸引更多的賢能出現,體現圣宗年間一時英才薈萃。
?????? 同樣地,因為有韓德讓這樣一個象征遼代兼容蕃漢文化的核心重臣,影響和促使蕭綽、圣宗隆緒能將契丹的中原化順利推進深入,并且成為遼代主流風氣。從統和五年(987)到統和十五年(997)這十年最為重要,正是遼代科舉建設完善階段。
為此,通過幽云地區的考試將眾多中原人才吸收進入遼代朝廷,大大提升中原士人的地位,也使契丹對燕南地方人才的包容,雙方融合更加突出。雖然不能貿然視為部族間已經多么平等融洽,但客觀上的確促進雙方的相對無事,至少在文武官員階層,致使陣營相對穩固。回溯歷史,能達到這種繁榮和盛世局面的,契丹遼朝的景宗到圣宗這半個世紀還是古代北方部族里面的第一個。
之前的部族朝代君主當然也有不少賢能之人,如前秦苻堅、北魏孝文都足以稱得上杰出,他們也很仰慕中原文化,可治下其實還沒有真正被史書評價為盛世,一者個人在位的時間還有限;二者他們大量時間還是用在努力搭建基礎,包括試圖征服南方,實際治理的效果都還不夠。
唯有遼代,此前幾個君主本質上都在朝同一個目標努力,搭建中原化基礎已經算有相當底子,蕭綽連接景宗和圣宗兩代都是優秀人物,他們用了足夠的時間建設,也包括通過一些征戰體現了軍事的強大,最后終于換來一段較長的安寧局面,把遼代中原化的成果基本體現出來,可以實實在在被評價為一段盛世。這方面景宗耶律賢、太后蕭綽、圣宗隆緒三個人的品質和能力一以貫之,加上韓德讓等一大批賢能大臣的呼應和落實,為契丹遼朝的繁榮做足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