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寫完明天的演講材料。算上這一場,今年我做的大大小小的演講就有五十場了。我的演講多數都是關于互聯網、營銷以及企業轉型的??墒敲看窝葜v完總有人會來問我小孩教育的問題,特別是關于小孩看書的問題。
很多家長都認為讀書很有價值,小孩子要多讀書,所以很多家長會給孩子買很多書,陪他們閱讀,希望可以培養他們的閱讀習慣。但是結果,他們發現這么做的效果并不是很好,孩子依舊很難培養成讀書的好習慣。他們知道我很喜歡讀書,所以就來請教我。還有家長一直邀請我做一場關于孩子讀書教育的演講。
我之前也不知道怎么回答這個問題,直到我看到了《得到》上的?一期節目。
哈佛大學調查發現,父母身上的很多因素,都和孩子的學習成績高低相關。比如,父母的受教育程度,社會經濟地位,父母是否參加過一些家長教育組織,家里是不是有很多藏書等等。說白了,這些因素取決于 “父母是怎樣一個人”。
同時,他們又發現父母是不是每天和孩子一起讀書,是不是經常帶孩子去博物館等等,對孩子的成績基本沒什么影響。也就是說,“父母對孩子做了什么”,其實對孩子的影響沒那么大。
總而言之,父母是個什么樣的人,遠比他們對孩子做了什么更重要。
很多父母,天天帶著孩子去圖書館,但是自己坐在那里玩手機,這樣的話,孩子心里會想?“你讓我?讀書,你自己怎么不讀呢?”這句話看似幼稚,但確實是說到了點子上。很多人抱怨現在的孩子很喜歡玩手機,一拿到手機就什么都不做了。其實,很多家長也是這樣的呀!小孩子只是父母的投影而已。
所以呢,要孩子有良好的閱讀習慣,家長首先自己得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如果只是多買幾本書,裝裝樣子陪孩子讀一讀,這對孩子沒有什么幫助。小孩子是非常“精”的一個“物種”,連家長真生氣和假生氣都能分辨出來,何況是家長假裝愛看書呢?
那么,怎么樣真正和孩子一起讀書呢?
第一, 要真心。
父母的信念是會通過行為表現出來的,一個嘴上說讀書重要,但是現實生活中天天打麻將的家長,是不能讓孩子真正信服的。既然要讓孩子讀書,自己也趁機好好讀一下。去書店的時候,和寶寶一起讀書。和寶寶說好接來下的時間一起讀書,各讀各的。孩子看到你在認真讀書,他/她自然也會認真起來。
剛開始讀書的時候,興趣培養很重要。要給孩子找他/她喜歡的書來讀。有機會讓孩子自己多選書。那些自己不讀書卻希望孩子多讀書的父母,多半喜歡道聽途說。別人讀什么,他就讓孩子讀什么,這會搞得孩子非常疲憊,買回來的書都是別人家孩子喜歡的書。如果家長沒什么鑒別能力,就不要過多干涉孩子的閱讀,要相信孩子自己的判斷力。
第二,要分享。
孩子對遠期目標向來沒有什么概念。告訴他讀書會對他的未來好,這個幾乎沒有任何意義。因為未來對孩子來說,沒有概念。但是,你告訴寶寶,你這個周末把你讀完的書講給爸媽聽。這個動作就非常具體了。因此,通過讀書分享這個短期具體動作,把讀書這個長期動作分解了。
很多家長總有個誤區,覺得要多念書給孩子聽。當孩子比較大的時候,還是家長在念書給孩子聽。這是不對的,應該鼓勵孩子把自己讀到的故事講給自己的聽。這樣不僅可以鍛煉寶寶的閱讀能力,還可以鍛煉他的表達能力,一舉兩得。
如果有可能,一家三口,每周約定開個讀書分享會,把自己一周讀到的書講給彼此聽,并評出分享得最好的人。寶寶天生對有獎勵機制的活動感興趣。在家里搞一塊書單榜,把一家人讀的書都記錄下來,寶寶自然就會覺得好玩。如果能?叫上寶寶朋友的家庭一起加入到這樣的讀書計劃就更有意思了。
第三,要平和。
讀書切忌攀比,別在孩子耳邊說,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多會讀書。或者盲目比讀書的數量、速度,都是沒有意義的。書讀得多了,速度自然就上來了。堅持讀下去,數量也自然有了。讓孩子以平和的心態去讀書,讓孩子慢慢覺得,讀書就和吃飯、睡覺一樣,是一個常態化的生活動作。
讀書作為一種認識世界的方式,其實效率并不高。所以,家長如果過于迷信讀書,就不能用平常心來對待孩子了,這樣急迫的心態是不利于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的。畢竟讀書是一件非常需要耐心的事情,就像鍛煉身體一樣,不能指望一夜之間有天翻地覆的變化。
好了,關于孩子讀書,我就分享這么多。祝各位爸媽好運。
也希望我自己可以成為一個一直陪寶寶讀書的好爸爸。